这三条山路,乃是当初义军选择这处作为大本营,大军上山安营扎寨,以及后续运送粮草物资等所留。
朝廷禁军可谓是明目张胆进攻。
这未免不是有仗着士气更胜的因素在里面。
要不然,哪怕在这个年代,在双方兵力相差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从下往上进攻,也是光吃亏不占便宜的事情。
地势之利,居高临下不是没道理的。
“杀啊!”
“主帅有令!率先破门者,记首功!”
还距离义军大营有些距离,徒步上山的禁军就开始发起冲锋。
有陷阵营在前打头阵。
“放!”
“放!”
山上义军也没闲着。
随着将领令下,
落石滚滚。
箭矢亦是铺天盖地。
战事很快进入到胶着状态。
当然,这种胶着,更大程度是对于禁军而言。
义军的防守,给他们攻营造成了极大阻碍。
他们要想攻进大营,并不是容易的事。
山脚下。
樊继祖、翟濛斛等人甚至都没有上前来亲自督战,而是待在自己的大营里。
樊继祖的营帐内做个十几个将领,个个都显得神色轻松。
就好似那边隐隐传来的鼓声和他们没有关系似的。
在他们看来,义军如今几乎是瓮中之鳖,早些晚些拿下义军大营,区别并不是很大。
虽然梁翰民那边确实是急着剿灭义军,但樊继祖已早早让人将这边战局送往京都那边。
贼军十余万,皆被困大营之内。
我等只需将贼军纠缠在此,过些时日,贼军中必然军心涣散。
这就是樊继祖的战报所写大概意思。
这也算是对京都那边有交代了。
他觉得朝廷那边就算现在后勤补给再为紧张,也不至于非逼着他这个时候全力歼灭义军。
当然,若是在战事中有契机出现,他还是会毫不客气。
有时候,往往就是一份契机,能够扭转整个战争的走向。
如此直到黄昏。
三路朝廷禁军已经不知道组织起多少拨进攻,都没能够破开义军大营,连营门都没能够闯进去。
山道上徒留下不少尸体。
从折损上来说,进攻方的朝廷禁军大概是义军的三倍还有余。
樊继祖和翟濛斛等人还在大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