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毓瑛宁毓瑶倒是站了起来,福了福身,便坐了回去。宁毓承被夏夫人叫过去,挨着宁毓瑶坐了。
宁悟明四下看了看,几案上摆着茶水点心果子,没没有剪刀等锐利之物,他暗自松了口气,单枪匹马坐在了他们母子四人的对面。
夏嬷嬷上前倒了盏茶放在宁悟明面前,便退了出去。暖阁内一时谁都没有说话,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宁毓承望着宁悟明僵硬的神色,他咳了声,道:「三姐姐,你不是有话要问阿爹?阿爹忙,你快问吧。」
「我不忙。」宁悟明捧起茶盏,又放下了。
茶是用荷花窖的蒸青,蒸青乃是将采摘下来的嫩茶,炒制祛除青涩,揉成茶团,特色是保住了茶的原汁原味。加荷叶进去,荷叶的气味与茶的清香争夺,显得喧宾夺主。
夏夫人喜欢窖各式的茶,夏嬷嬷知道他不喜欢,却不在意他,只按照夏夫人的喜好来煮茶。
「我不忙。」宁悟明再次诚恳地说了句,解释道:「在府中守孝,又不是上朝,到衙门当差。其实,上朝与在衙门当差,大多时也不忙,但要装作忙碌,如此一来,才能显出重要。」
宁毓承扬了扬眉,先前他的糖莲子只吃了几颗,夏夫人又端给了他一小碗,他便低头吃了起来,没有再做声。
宁毓瑛从未见过如宁悟明这般性情之人,她有些反应不过来,怔了怔,将先前对亲事的担忧,一股做气说了。
宁悟明听完,拧眉思索起来,看上去很是重视。宁毓瑶一瞬不瞬望过去,不禁抓住了身边宁毓承的衣角。
宁毓瑛虽装作不在意,实则紧张不已,夏夫人对宁悟明了解深一些,她嘴角压了压,将茶盏放在了案几上。
「咚」地一声,宁悟明惊抬起头,迎着夏夫人沉沉的眼眸,下意识地往后靠。
「我在认真想阿瑛的问题。」宁悟明解释道。
夏夫人没有理会他,侧头拍了拍宁毓瑛搭在膝盖上的手背。宁毓瑛想起宁毓承告诉过她,乱中会出错,人与人之间差异并不大。关键差别在混乱时,谁能更沉着,谁就有了赢面。
关乎到终身大事,宁毓瑛暗暗呼出口气,提醒自己一定要沉着冷静。
宁悟明并没有回答宁毓瑛的问题,道:「阿瑛,你认为,嫁入高门有何不好?」
宁毓瑛愣了下,道:「高门后院乱七八糟,糟心事一大堆。高门郎君多混帐,品行不好,规矩繁琐,嫁人之后,一辈子相夫教子,我不想嫁!」
宁悟明也没反对,顺着宁毓瑛的话道:「听阿瑛的意思,是准备嫁进寒门了。阿瑛可是认为寒门子弟品行好,寒门没后宅,没那么多糟心事,规矩,阿瑛可以无需相夫教子了?」
宁毓承只一听,便知宁悟明是在巧妙偷换逻辑。宁毓瑛不愿意嫁入高门,并不表示,她愿意嫁入寒门。但宁悟明故意将问题引到寒门上,宁毓瑛也不能否认,寒门没有高门她讨厌的种种问题。
本来宁毓承想帮宁毓瑛,但他沉吟了下,舀了一勺糖莲子放在嘴里,慢慢吃了起来。
宁毓瑛喜欢算学,工学,这两门学科都要用到逻辑。
宁毓承想要看看,宁毓瑛的算学逻辑,可能打败老奸巨猾,挖坑的宁悟明。
第96章……
暖阁内鸦雀无声,气氛开始变得凝重
宁毓瑛蹙眉沉思,搭在膝盖上的手,不知不觉抓紧了粗麻孝服。
对宁悟明提出的问题,听上去似乎无懈可击,宁毓瑛总隐约觉着不对劲。
在宁礼坤中风时,宁毓承请明明堂算学工学班的先生们,一起钻研动手,做出一张减轻震动的轮椅。
宁毓瑛也参与了其中,当时,先生们都很有兴许,大家畅所欲言,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想法。
大家都是一心钻研学问之人,心中没那么多的小九九,为了「减震」,想出了各种办法。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追根究底,才是学问之道。要做出「减震」的轮椅,轮椅与现有车辆时一样的道理,首先要弄清楚车震动的缘由。
明明堂由于先生领头,宁毓瑛做记录,归纳出了现有的马车骡车以及各式太平丶独轮车,行驶在路上会颠簸的原因。
一是路不平坦,以及泥土路面与碎石路面,车行过时的震动亦不相同。
大齐现有的路,主要是官道与乡道小径。官道主要是碎石,加夯实的泥土。乡道小径就五花八门了,一般是行人经过自然形成的泥路。通往县城乡集的要道,走动的人多,日积月累之后,路面与夯实无异。除去在下雨的时候,路面还是会泥泞,但不会像是水田一样松软,待天晴之后,路面又会重新恢复平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