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今日朱棣来诏狱这一番对话,让黄昏隐然猜想到一个可怕的事实:这一次其实不是朱棣输了,而是朱棣赢了!
&esp;&esp;朱棣根本不在意局势发展到今天这一步。
&esp;&esp;恐怕梅殷也想到了。
&esp;&esp;但是梅殷没有办法,他只能如此——因为这是对他而言最好的结局,就算步步被朱棣算计,只要梅殷到了福建,就有一个“万一”。
&esp;&esp;万一梅殷坐拥福建后,朱棣平叛的兵马屡战屡败了呢。
&esp;&esp;那样的话……
&esp;&esp;梅殷有可能绝境逢生。
&esp;&esp;这应该是自己穿越,破坏了梅殷种种阴谋后引发的蝴蝶效应。
&esp;&esp;大明,走在了另外一条道路上。
&esp;&esp;将会更辉煌!
&esp;&esp;朱棣出了诏狱,对众人道:“摆驾,建初寺。”
&esp;&esp;虽然在黄昏这里找到了认同感,但朱棣还是要去见一个人,这个人将真正决定对梅殷到福建建立伪政权后的处理方式。
&esp;&esp;是怀柔渐进,还是铁血平推——朱棣倾向于后者。
&esp;&esp;但他现在不是任性的藩王,而是掌控万里河山的君王,所以必须谨慎,他每行差踏错一步,就有无数百姓付出代价。
&esp;&esp;所以还要问道衍。
&esp;&esp;道衍今日其实去上朝了,但一直没说话,此刻看到朱棣来到禅房,也没行礼,放下手中佛经,对门外的弟子郑和笑了笑,这才对朱棣说,“去过诏狱了罢。”
&esp;&esp;朱棣不意外。
&esp;&esp;老和尚神机妙算,岂会算不出来,进门之后随手关上门,坐到老和尚对面,压低声音,“去过,黄昏倾向于后平推福建。”
&esp;&esp;朱棣轻声把诏狱里黄昏的言辞说了一遍。
&esp;&esp;道衍眼睛一亮。
&esp;&esp;赞道:“恐怕这位少年得志的新郎官,在确定你是想平推福建那边的想法后,就已经领悟出你和梅殷之间交锋的胜负了。”
&esp;&esp;朱棣笑道:“他要看不出,我还真不会放他出诏狱。”
&esp;&esp;道衍符合,“此人确实是个人才,最早走神棍路线做到简在帝心,如今的他在陛下心中地位,已不输纪纲,甚至在其上。”
&esp;&esp;朱棣乐道:“还是没有老和尚重要的。”
&esp;&esp;道衍沉默了一阵,才道:“我没几年了。”
&esp;&esp;人老了,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
&esp;&esp;又道:“以后打漠北,你恐怕还是要多倚重黄昏,你能重新启用徐辉祖,这是好事,有他在,也不用御驾亲征,不是我说闲话,丘福、朱能之流,只是将才,而非帅才,今日天下,帅才仅数人耳,陛下一人,梅殷、徐辉祖亦算。”
&esp;&esp;忽然自语,“也许黄昏以后能算一个。”
&esp;&esp;这货的眼光确实毒辣。
&esp;&esp;朱棣没好气的道:“他眼里只有钱——”想了想,补充道:“嗯,还有美人。”
&esp;&esp;道衍颇有深意的道了句,“这是你想看到的。”
&esp;&esp;因为是你想看到的,所以黄昏才给你看。
&esp;&esp;朱棣愣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