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朱棣愣了下,他还真没法反驳,黄昏这番话如果属实,确实有这种可能性,到时候万一大明的江山被嚯嚯掉,靖难登基的他就会成为千古罪人,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
&esp;&esp;黄昏不死不休,“而且陛下可能还不知道,娑秋娜野心勃勃,据我推测,她甚至一度有过想法,让她麾下的十一个侍女成为我大明王朝重臣的侍妾,利用媚术、毒术等手段掌控重臣,从而在大明做一点武周朝的事情,所以此女绝对不可入天家。”
&esp;&esp;朱棣更是吃惊,“你如何知道的,你又是如何确定她麾下的死士有这等能力?”
&esp;&esp;黄昏贼笑,“乌尔莎……”
&esp;&esp;老子试过!
&esp;&esp;当然知道。
&esp;&esp;看着黄昏那一副男人都懂的神情,朱棣恍然大悟。
&esp;&esp;如果此事当真,娑秋娜确实不能入天家。
&esp;&esp;需要一个降得住她的男人。
&esp;&esp;黄昏?
&esp;&esp;算了。
&esp;&esp;这小子年轻气盛,别看现在说的正气凛然,真要是如他所说,娑秋娜在媚术上更高过于乌尔莎,只怕黄昏也要沉沦。
&esp;&esp;朱棣还是很青睐黄昏的,觉得黄昏会成为永乐盛世的一道光。
&esp;&esp;好的臣子,天子能容忍。
&esp;&esp;自己都舍不得杀,更不会看着他被女色摧毁,朱棣太清楚一个好臣子对君王的作用了,近的反例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不说,远的正例房玄龄和唐太宗。
&esp;&esp;所以唐太宗才会说房玄龄是他的一面镜子,又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流传后世。
&esp;&esp;朱棣觉得,黄昏就是他永乐的房玄龄。
&esp;&esp;想到这咳嗽道:“既然如此,那便听你劝谏,朕会驳回那些给老二请奏立侧妃的章折,至于娑秋娜么,暂时让她在京畿自由行动罢,不可出城便是,亦不可结交权贵。”
&esp;&esp;看了一眼角落里的史官。
&esp;&esp;史官懂得起。
&esp;&esp;这件事不触及他们史官的原则,所以该记的记,不该记的不记。
&esp;&esp;黄昏拍了拍胸口,“还好我现在不是权贵了。”
&esp;&esp;要是被朱棣这么一弄,自己想去见乌尔莎都不行了,话说回来,黄昏是有点想念乌尔莎那一身妩媚了,不得不叹服。
&esp;&esp;汉成帝死在赵飞燕肚皮上,不冤。
&esp;&esp;朱棣示意黄昏等一会。
&esp;&esp;他在留中的折子里找了好大一会儿,才找出几分身份地位比较重要的人所呈的章折,开始批朱,便批便说,“你觉得老二此举仅仅是为了娑秋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