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深呼吸一口气,“人才库将是超越编修全书、下西洋、组建内阁的大手笔,它就像星星之火一样,也会是一池的墨染,帮助陛下挥毫泼墨画一幅大好河山!”
&esp;&esp;朱棣乐了,“我记得某人在中秋之夜说过,欲要挥毫泼墨画一幅大好河山,怎么现在朕也有资格来挥毫泼墨了?”
&esp;&esp;黄昏一脸尴尬,低头,“臣知罪,陛下但有责罚,绝无怨言。”
&esp;&esp;朱棣继续笑乐,“杀头的罪,你不怕?”
&esp;&esp;黄昏沉默。
&esp;&esp;这话你让我怎么接。
&esp;&esp;不怕?
&esp;&esp;那你朱棣还有面子。
&esp;&esp;怕?
&esp;&esp;那我还有什么面子。
&esp;&esp;朱棣也没抓着这个辫子发作,深呼吸了一口气,道:“此事不能急,首先一点,得让朕给朝堂重臣通个气,看看朝臣们的反应如何,其次,还要让底下的官员摸一下那些秀才们的反应,毕竟你这个人才库要养的是一群有特长的人,而不是读书人,这对于朝堂臣子和秀才们而言,是个很难接受的事情,寒窗苦读十数年,结果和你一群匠人差不多的待遇,谁心里能过得去,关键这里面还涉及到个问题,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
&esp;&esp;读书人。
&esp;&esp;大明王朝,读书人和儒家还是主流。
&esp;&esp;这个决策出来,以儒家为主的读书人,会觉得文人地位受到了挑战,这很可能会让那群读书人觉得,大明是不是要搞百家争鸣。
&esp;&esp;所以朱棣不用想,就知道这事受到的阻力之大,绝非一道旨意就能解决的问题。
&esp;&esp;黄昏也明白。
&esp;&esp;儒家思想有它的优越之处,但它也有对时代的局限性,而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大明想要跳级,就得打破传统思想的筋骨。
&esp;&esp;就必须百家争鸣!
&esp;&esp;索性大胆一点,“陛下,如果此事阻力太大,微臣觉得不妨尝试折过来,关于军器监撤监设院的,应天那边已经弄出来了,原则上,军器院独立,高于九寺五监低于六部,军器院最高官员为军器令,由原来军器监监正担任,设两位副职为军器同知,由原军器监监丞和洪继来担任,你觉得如何。”
&esp;&esp;黄昏一想,这和自己设想的有出入,立即道:“不太完善,洪继来主管技术方面没问题,让他参与管理则有些浪费他的精力,所以微臣以为,设军器同知两位辅佐军器令管理琐碎事宜,决断一些大事,而洪继来应该用全部精力管理具体的技术方面的事务,可以另设一职,并为洪继来增加两位副职,官职的话不如就按照惯例,定位军器左令,高于军器右令。”
&esp;&esp;朱棣一想也是,“善。”
&esp;&esp;日常政务和实际的技术操作分开来,符合术业有专攻这句话,而且也能彼此制衡。
&esp;&esp;科技树的萌芽
&esp;&esp;郭资和黄福接到一个奇怪的旨意。
&esp;&esp;着令行部在皇城选一址,新建一座会馆,连会馆多大,具有一些什么功能都在旨意了一一说出来,弄得两位尚书莫名其妙。
&esp;&esp;陛下连这都要管?
&esp;&esp;这是哪个封疆大佬这么有面儿,能让陛下帮他操持在京会馆的建立,数来数去,貌似整个大明天下,也就姚广孝有这个地位。
&esp;&esp;但姚少师现在专心礼佛,可不会做这种事情。
&esp;&esp;奇怪归奇怪,工作还是要做。
&esp;&esp;反正户部那边拨款足够,顺天这边的事情都能保证,哪怕是多修一座会馆,账面上也不会紧张——两位尚书从这可以看出陛下的迁都之意。
&esp;&esp;而在另一边,黄昏喜滋滋的让许吟扛着牌匾去了华为房产。
&esp;&esp;忙得焦头烂额的沈熙礼刚从外面回来,看着悬挂在大厅正中的那块牌匾,愕然许久,才喟然叹道:“服气。”
&esp;&esp;真的服气。
&esp;&esp;以前的时代商行,牌匾是朱棣手书。
&esp;&esp;是以现在全国时代商行铺面上的牌匾,都是临慕的,而真正的那块,已经被时代商行建了个雅间保存起来,将之作为镇店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