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杨溥愣了下,“听黄指挥话里意思,是打算让我收个门生?倒不是不可以,不过黄侍郎谬赞了,我这点萤火之光,比不过杨士奇黄淮,更比不过大才子解缙,如果黄指挥欲要拜师读书的话,我倒是可以为你引荐这三位。”
&esp;&esp;暗想你家里不还有个吴溥么。
&esp;&esp;吴溥的学问虽然不是顶尖,在能如内阁,岂非没两把刷子。
&esp;&esp;只不过大家学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esp;&esp;黄昏笑了笑,“不是我,我也不会拜师了,别说,这位门生还真的只有杨先生能教出来,也只有你来教导他,他才能成为一颗璀璨明星。”
&esp;&esp;杨溥一时间没反应过来黄昏说的这人是谁。
&esp;&esp;太子朱高炽立即给了个台阶,笑道:“弘济你近些年确实没收门生,不知道黄指挥说的这人究竟是谁,如果可以,弘济不如先见见?”
&esp;&esp;弘济是杨溥的字。
&esp;&esp;不得不承认,朱高炽这人确实很有点春风化雨的意思,润物无色,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他对待心腹是何等上心。
&esp;&esp;恰好主院里走入一人,黄昏看着那人笑道:“是他,杨先生看看可否收他为门生?”
&esp;&esp;虽然这是自信过头的明仁宗
&esp;&esp;吴与弼很少出门,跟着吴溥去过几次诗会,虽然他在诗会上也很低调,从不发言,并无存在感,不过内阁辅臣吴溥的儿子,参与诗会的人岂会不留心。
&esp;&esp;杨溥见过吴与弼。
&esp;&esp;工作闲暇之余,内阁众多辅臣总会说一些自家事,其中吴溥爱夸自己儿子,是以内阁辅臣大多知悉吴与弼在黄昏的指导下,准备编一本类似《广韵》和《集韵》之类的书籍出来,虽然大家面上说着恭维的话,其实内心深处还是不看好。
&esp;&esp;一个人想要编一本书,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esp;&esp;而且不是一般的书。
&esp;&esp;是类似《集韵》和《广韵》的韵书。
&esp;&esp;关键是这个人还没及冠。
&esp;&esp;这真是闹着玩的了。
&esp;&esp;看见黄昏是想让自己收吴与弼为门生,杨溥倏然站起,脸色大变,“黄指挥可莫要折煞我了!”
&esp;&esp;论学问才华,吴溥真比自己差?
&esp;&esp;杨溥觉得是。
&esp;&esp;但只是他觉得而已,因为这是一个读书人该有的骄傲和尊严,当下大明朝,能让杨溥自愧不如的,只有解缙一人。
&esp;&esp;其余人皆碌碌耳。
&esp;&esp;也许还要加一个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