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王冠无弹窗 > 第735章(第1页)

第735章(第1页)

&esp;&esp;这么说迁都之事没有丝毫商量余地了。

&esp;&esp;一念及此,袁忠彻立即道:“大概是徐卿碍于身份,不好与我等说这些事,待空闲下来,我去问问黄指挥,是否还有机会。”

&esp;&esp;迁都对自己影响不大,反正区区一个尚宝司少卿,袁家在南方也没什么根脚——别看袁家父子如今在朱棣这很受信重,在写读书人眼里,相士终究是和他们读书人隔了个阶层。

&esp;&esp;看不起自己父子的大有人在。

&esp;&esp;就那尚宝司,别看自己是少卿,其实很没地位。

&esp;&esp;相士,终究是神棍。

&esp;&esp;局限太大。

&esp;&esp;不仅仅是自己父子,钦天监那一群人,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只不过钦天监做的事情更多,比如测天时之类的,算是一门真正的学问,而自己父子的相术,在读书人眼中就是坑蒙拐骗,蒙蔽君王。

&esp;&esp;之前父亲的种种杰作,他们都认为是瞎猫碰着了死耗子。

&esp;&esp;毕竟读书人大多迂腐。

&esp;&esp;而读书人又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说辞。

&esp;&esp;所以袁忠彻巴不得迁都。

&esp;&esp;……

&esp;&esp;……

&esp;&esp;穿过狭窄的流淌着古色古香街巷,抬头走过刻有砖雕“清雨丰”的门楼,一座典雅精致的三进三出小院子出现在黄昏眼前。

&esp;&esp;这是袁府,在繁华的应天城里,此处显得格外幽禁。

&esp;&esp;袁忠彻藏书的瞻衮堂在宁波。

&esp;&esp;但他在应天出仕,所以在这座三进三出的小院子里,有一座小型的藏书楼,还是取名瞻衮堂,只不过所藏之书画,较之宁波瞻衮堂差了许多。

&esp;&esp;但贵重书画皆在此处。

&esp;&esp;此际小院子里人声鼎沸,有高声和诗者,有浅酒行令者,有丝竹之音,有案牍之辩,旧时读书人的诗香雅韵,弥漫在空气中。

&esp;&esp;黄昏和徐膺绪并肩而行。

&esp;&esp;走入袁府,眼前的一幕让黄昏大开眼界,一群读书人,儒衫飘飘,虽不如盛唐之放浪形骸,但亦是随意洒脱尽显名士风流。

&esp;&esp;其实很讽刺。

&esp;&esp;尚宝司里的读书人,大多都仕途不如意,并无多少真正的风流名士,要看风流名士,还是得去翰林院找。

&esp;&esp;不过也别小瞧他们。

&esp;&esp;谁还写不了几首生平得意之作,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在生前也就扬名京都,官职才到兵曹,和大家差不多,须知当官和才情,这个不以官位高低成正比。

&esp;&esp;世间读书人,不是所有人都像李白,名声传遍天下。

&esp;&esp;入仕读书人,也不是都能如王安石,官至一朝相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