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朱棣很少意外,“两位读书人,谁?”
&esp;&esp;李谦呵呵一笑,“陛下应该听过这两个人,其中一人是明教圣女方娇的儿子刘宁然,另一位,是钱塘于家埭的于谦。”
&esp;&esp;这两人也并称为太学双璧。
&esp;&esp;朱棣愣了一下,旋即哈哈大笑,“我大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两位读书人当得起这太学双璧的赞誉,朕心甚慰啊!”
&esp;&esp;纪纲之死
&esp;&esp;随着于谦和刘宁然带着金吾前后卫前来支援,纪纲叛军遭受前后夹击,军心大乱,而就在此刻,浑身浴血的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也仗剑杀来。
&esp;&esp;虽然他们只带着廖廖十余人,但作为大明藩王,他们的到来让叛军士气遭受到强烈打击,在叛军看来,既然朱高煦和朱高燧来了,想必援军也不远了。
&esp;&esp;不止如此。
&esp;&esp;现在的大明是有脊梁的大明,像一个年轻的巨人,充满着朝气。
&esp;&esp;大明的骨梁不只有于谦和刘宁然。
&esp;&esp;还有更多的人。
&esp;&esp;虽然朝堂要员和高层武将无法及时赶到京营驻地指挥大军前来支援防皇宫,但是不要忘了京畿中京官有成百上千,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没被纪纲放在眼里的低层官员。
&esp;&esp;比如国子监的监正,这位年迈的老学究带着京营的一部分士卒,振臂呐喊着前来增援皇宫。
&esp;&esp;还有更多的读书人挺身而出。
&esp;&esp;有翰林院的学生,也有六部的小官吏,他们纷纷前往京营驻地,找到那些低层军官,说服他们在没有兵符没有将领的情况下帅兵出营前来支援皇城。
&esp;&esp;形势陡转急下。
&esp;&esp;朱棣在乾清宫知道这些消息后,心中一动,收回了先前的旨意,对李谦说道:“不用去叫林东来的神机营了,咱们直接上承天门,率领羽林前卫和羽林后卫前后夹击纪纲,让他明白,就算朕不用神机营,也一样能轻易秒杀他这个叛臣贼子,这大明还是朕说了算!”
&esp;&esp;永乐霸气,在这一刻睥睨天下!
&esp;&esp;当朱棣披甲挂剑出现在承天门上时,羽林前后卫的士气大震。
&esp;&esp;纪纲远远的看着站在承天门上的那个熟悉身影,本能的感到了畏惧,他情绪复杂万般,听着身后又传来震天般的喊杀之声,纪纲心中清楚。
&esp;&esp;大势已去。
&esp;&esp;朱棣援军到了。
&esp;&esp;纪纲长叹一口气,天亡我也!
&esp;&esp;但纪纲不甘心。
&esp;&esp;输给朱棣这并不算什么大事,要知道这位天子可是千古独一人的藩王登基的人,自己输给他不丢脸,君不见驸马梅殷驸也输得彻彻底底的吗?
&esp;&esp;纪纲不甘心是因为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