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其余全是步卒。
&esp;&esp;从陕西都司以及陕西地方卫所、关西七卫、及其周边卫所抽调出来,只听靳荣军令的兵力,约莫四万人,其中神机营八千。
&esp;&esp;摘除掉这些人,再除掉雄霸的两万八千人,愿意听方宾军令的,也就只有两三万人了。
&esp;&esp;所以靳荣不配合,方宾就无能为力。
&esp;&esp;但是……
&esp;&esp;黄昏却不这么认为,在来亦力把里之前,他就推算过,哪怕没有靳荣配合,以四五万人的兵力,其实也可以平推歪思和纳黑失之罕了。
&esp;&esp;所以他现在要去做一件事:说服雄霸。
&esp;&esp;吴哥的两万八千人,必须卖命!
&esp;&esp;而大将军雄霸,天下主帅之庸!
&esp;&esp;许久,靳荣拿起他的酒杯,又拿起酒壶,斟满。
&esp;&esp;对着方宾一举。
&esp;&esp;一饮而尽。
&esp;&esp;又斟满,举杯,一饮而尽。
&esp;&esp;再斟满,一饮而尽。
&esp;&esp;然后放下酒杯,轻轻说了句方侍郎,你真的不适合带兵,就算没有许多的曲折,你我配合也拿不下亦力把里,你更广阔的天空,应该是顺天和应天。
&esp;&esp;方宾僵了一下,坐直腰身。
&esp;&esp;他明白靳荣的意思,自罚三杯酒是在请过——希望自己能谅解他这次西征对自己的配合,他是对事不对人。
&esp;&esp;后面的言辞,则是他的肺腑之言。
&esp;&esp;连靳荣都这么说,方宾忽然觉得黄昏说的那句自己有相才,其实是有那么一点道理了,于是倏然间就对去顺天行部没有那么抵触了。
&esp;&esp;叹道:“以前在朝堂,总闻书香,便觉得书中不仅有黄金屋颜如玉,也有沙场千秋事,如今走过一遭,方知是我方某坐井观天了。”
&esp;&esp;又道:“越是如此,越是发现稼轩先生的伟岸之处。”
&esp;&esp;宋词前二。
&esp;&esp;甚至可以说是保二争一,在词这个领域中,与之并驾齐驱的大概唯有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