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召集文武群臣,在金殿议事,先是总结了一番西夏情报,西夏如今不断扩张,已然有称霸之势,其内部已然成了金国残余主持,并且厉兵秣马,虽为挑衅大汉,但早晚会成大患。
对于是否开战,朝堂多有争论。
首先说出想法的是新科进士,礼部侍郎汤思退。
这人年纪不大,文才过人,在同榜中以词才冠绝诸人,萧嘉穗等学士颇为欣赏,拟定第一,
但是殿试中,刘备亲自考量,只认为其虽文采过人,政务能力也尚可,但胸中软弱,去了第一,只在礼部负责科考。
汤思退道:“朝廷连年征战,天下息宁方十年,若擅动刀兵,只怕国库耗巨,百姓不胜税负,夏距我大汉千里之遥,应以经济控之,况如今夏正昌盛,且待良机,徐徐图之。”
此言一出,朝堂之人纷纷侧目,众人明白,十数年前那场汉金大战,双方仇怨颇深,这个年轻人自然不知道完颜宗弼等人对于大汉的仇恨。
而且汤思退作为文人,骨子里还是受到宋朝时候影响,面对外敌,少进攻而多防御。
汤思退话音刚落,闻焕章便道:
“汤侍郎所谓徐徐图之,是何意?”
汤思退道:“昔唐太宗立国时候,突厥屡衅,太宗隐忍三年,趁突厥内部相构,加之天灾,一战而灭,如今西夏正得势,我等却可稍避其锋芒,西北之地,多灾而薄弱,却等些雪灾、旱灾时候,方能一战而定。”
“我避他锋芒?要打便趁机打个痛快!”
卢俊义忽然插话道,如今得卢俊义已然年过五十,征战多年,两鬓斑白,却还是当初那个心高气傲得玉麒麟。
卢俊义出言,武将们多称好,梁山宿将们往往在朝堂一言不发,因为其多为军阵斗将,对于朝堂言论,有的甚至只能听懂个大概,在大家心中,就等着龙椅上的陛下一声令下,拿自己的命去趟水平战场也在所不惜。
闻焕章摆摆手,道:“汤侍郎所言非也,唐太宗当年方即位,天下未稳,突厥构衅,隐忍三年实乃无奈之举。而我大汉,如今国富民强,兵甲足备,臣将和睦,却不畏刀兵。”
汤思退低头沉思一阵,施礼回列。
刘备对于此争论倒是不觉得突兀,他知道,若是朝堂之上只有一种声音,反而不妥,若只以武将为主,那大汉必然会变得穷兵黩武,若多像是汤思退这样的,那宋廷便是前车之鉴。
毕竟安稳太平十年,人皆求稳,对于战场的远离,成了一种巨大的惯性,乃至于安逸之心渐起,征战之意稍减。
闻焕章毕竟百官之首,他自然也懂得刘备意思,闻焕章知道,这位陛下仁德广泽,但亦是慷慨悲歌之人,这十年,不知道多少次见陛下亲自拭剑,
眼下对于即将迎来的战争,是非打不可,但是一定要劝住,这位年过半百的陛下,不要像当年一样,御驾亲征,还喜欢战在最前面。
接下来,便是对于此战的讨论,有人认为,应当击败西夏,消耗其国力,若是像灭金一样,将西夏彻底击败,会使西辽做大。
还有人认为,就应当将西夏灭掉,拓展土地,户部尚书甚至还拿出人丁册,认为天下承平日久,人口增加,均田之策不出十年会更难执行,不如趁此拓地。
刘备将目光看向岳飞。
岳飞立刻会意道:“臣以为,应攻灭西夏,将其纳入汉土。”
岳飞出言,众人皆安静,岳飞接着道:
“臣乃武夫,不敢妄议国策,但臣知道,那完颜余党与我大汉血海深仇,如今完颜宗弼逃走,就他而言,与我大汉有杀父之仇,亡国之恨,还有监禁之怨,两国之战定会是不死不休,若陛下有令,臣愿提一锐旅,踏破西夏,尽诛完颜残党,拓我大汉疆土!”
岳飞之言一出,群臣皆应,刘备道:
“鹏举之言,正合我意!朕也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