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上前,轻声请示是否要撤去座次。
李承乾摆了摆手,独自一人依旧端坐在主位之上,崇教殿内一时间寂静无声。
李承乾起身,走到台阶下,轻轻抬起手,指尖在方才高桓权坐过的椅背上轻轻划过。
不甘,倨傲,觊觎
高句丽高桓权。
高句丽还真是有个不得了的王子啊。
“一衣带水……”李承乾低声重复着自己方才说过的话,嘴角却泛起一丝冷峭的弧度。
这两年,苏定方在登州,也小有成效了。
李承乾转身,步履沉稳地走向殿外,秋风卷着落叶拂过汉白玉的台阶。
“再过段日子,该下雪了吧?”李承乾似乎是在询问身边的内侍,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身边内侍闻言,微微躬身。
“殿下,钦天监那边说,约莫十多日之后,会有一场大雪。”
李承乾微微颔首。
“大雪,瑞雪兆丰年啊。”
“不过,长安城里也要多加留意,有大雪,就意味着,长安城里的一些房屋,也要遭殃,让金吾卫多注意一些,提醒百姓们提前加固房屋,及时清理屋顶。”
“和往年一样,下雪的时候,勤快着点,多出去走两趟。”
“今年来长安的使节格外多。”
李承乾又何尝不明白,来长安的使节,都是表面恭敬,大部分,还是在背地里偷摸看笑话的。
尤其是这次,李道彦
平吐谷浑的消息震惊四方,这些使者,也在观望。
“是,殿下仁德,心系百姓,奴婢这就去将殿下的意思传达下去。”内侍连忙躬身应下。
李承乾站在高阶之上,俯瞰着整个东宫庭院。
想起方才高桓权那强作镇定却难掩闪烁的眼神,想起倭国使者那份小心翼翼的恭敬。
“那就让他们好好看看吧。”李承乾低声自语,旋即发出一声冷笑。
泾阳县庄子上,老赵匆匆来到书房。
“郎君,庄子上的酒楼那边,来了两个倭国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复闻言蹙眉。
“倭国人?怎么又到庄子上了?”
说着话,李复的脸上满是嫌弃。
“最近长安城里来了不少番邦使节,此次使节团,人数最多的便是倭国和高句丽。”
“想来,倭国使者有意派人到庄子上来?毕竟,也不是头一遭了。”老赵思索着。
“他们向来不怀好意,走了一些,又来一些,看来是贼心不死啊。”李复冷笑:“他们在酒楼那里可有滋事?”
“就是态度不太好。”老赵说道。
李复眯起了眼眸。
“态度不太好?那跟寻衅滋事有什么区别?”
“找个人去两卫的营地里传个话,傍晚之前,我要收到消息,有两个倭国人在酒楼闹事,被巡逻卫士就地正法,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