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夏第一武世子 > 第1072章 阅兵(第1页)

第1072章 阅兵(第1页)

成祖三年四月,初夏时分,大明都城开封府气氛热烈而又凝重,成祖皇帝御驾亲征狼国,这是天大之事,朝廷十分的忙碌。

兵器、粮草等物资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开始纷纷运往北方,尤其是官道修建完成之后,物资运输速度加快,差不多已经准备好了与狼国的战争。

除了大同10万、武威6万兵马外,京师4万天雷军、5万燧发枪部队、4万特战大队、8万轻甲骑兵,4万重甲骑兵,约30万大军已经准备妥当,蓄势待发。

这些大军乃是当今天子的直系部队,如今大明地方势力已经被彻底清除,前朝皇室也没有了多少影响力,赵辰只留了两万轻甲骑兵,四万步兵守卫京师,其他20万大军全部开往北方,加上武威、大同的16万兵力,共41万大军准备横扫草原,一统天下。

当今皇帝陛下如此雄心壮志,武勋当然当仁不让,他们才是这次行动的主角。对于勋贵来说,对外战争才能积累财富,得到提拔和爵位。

这些年真正能够成为王公侯伯的人凤毛麟角,就是大明立国,也没有人封王,只有三人封公,三人封侯。而如果能够打下狼国、拓跋,乃至西域,武威公等三人必定封王,封侯封伯肯定的人很多,将军之类的将数不胜数。

所以这段时期勋贵世家十分的热闹繁忙,他们忙于挑选合适的马匹、家将和府兵。攻打北伐狼国可不是请客吃饭,战争那是要死人的,尤其是将领,那是要身先士卒冲在前面的,所以挑选忠诚、勇敢的家将、府兵十分的重要。

而打仗其实打的是后勤供给,这里面好处多多,如今对外战争高于一切,担任这些后勤职务不仅有很多好位置,油水多,战争结束后必定要加官进爵。所以各衙门心思活络的官员们开始到处奔跑,为自己谋得一个位置。

此次战争皇帝陛下亲自挂帅出征,内阁作为朝廷最高行政机构,理所当然成为了后勤调度指挥部,密切配合军机阁。所以这几天阁老周敬亭、杨政和、李世博、范曾等人的家中也是门庭若市。

4月9日,黄道吉日,宜出行,这一天,成祖皇帝陛下亲自检阅军队,准备御驾亲征。

在天子大街修建了一座高台,台上金顶罗帐,五彩云旗飘扬。天子赵辰一身戎装,头戴金盔,身穿金甲,腰佩宝刀,气势俾睨天下。

这一次,皇后六郡主也是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皇后虽然不要凤驾出征,但其出场却能鼓舞士气。

郭伴伴此时也好像回到了几十年前,陪伴太上皇御驾亲征的场景,眼中老泪纵横。他的心情此时十分复杂,但他坚信,如果太上皇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

高台下面,左边周敬亭等内阁大学士率领朝廷文官,右边军机阁三位阁老率领勋贵众人端坐其中。

高台下面,大明朝兵马大元帅岳鹏举身穿盔甲,手持长枪,威风凛凛。

高台后面,谭武、云风、惊雷、公孙夏、武当小剑仙、老黄、老涂、王斌等众多天象高手侍立,这一行征战北方和西域,也是十分的凶险,他们肩负着保卫天子的安全,责任重大。

天子街道南北两侧,各有五千特战大队护卫。

对面的街道旁边,站立着数千观礼群众,这一天整个检阅部队经过的大街两边都站满了京师的百姓,他们有的天没亮就开始占据有利位置,为了一睹大军的风采。

大军出征,在司天监的主持下,天子赵辰登上主祭坛,读檄文,祷告苍天,祈求万里江山皆归大明。

“轰!”

“轰!”

三十六响新发明的礼炮,震动了整个京城。

大夏朝一甲子以来,京城开封阅兵十余次,就是年纪最大的老人,也从未如此震撼的阅兵。

随着祭祀完毕,大元帅岳鹏举从天子赵辰手中接过天子剑,军机阁武威公下令检阅开始。

首先入场的是方民权的斥候部队,这支部队约有一千人,都是军中和特战大队中的精英和王牌,他们骑着高头大马,身穿普通军服,有序地从高台前走过。

这支队伍与众不同,他们接过大元帅岳鹏举递过的令旗,所有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神情肃穆地经过了检阅台。

这些斥候部队只是斥候的一部分,两千先遣部队于一年前就已经奔赴大同、武威前线,熟悉边关情况,开展侦查和渗透工作。据传来的情报,这些人很多已经打入了狼国内部,有的还以商人的身份进入了西域各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