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下令调整航向,临时增加一项任务:在抵达目标星域前,先绕行月球背面,尝试与“原初人类守护会”建立直接联系。
当方舟进入月轨阴影区时,异变突生。
整艘飞船的情念残留监测仪突然爆表。数据显示,某种高密度意识场正从月表某处涌出,形态类似于早期“心井”建成前的原始波动。苏晚穿上轻型宇航服,亲自带队登陆勘察。
着陆点位于冯?卡门陨石坑深处。探照灯扫过岩壁,一行刻痕赫然显现??与南极企鹅排出的文字如出一辙,同样是楔形文字,翻译结果为:
>“你们终于来了。我们等了五千年,只为这一刻不说。”
再往前,一座半埋于尘土中的石屋显露轮廓。门未锁,内部整洁如新。桌上放着一本练习册,最新一页写着:
>“今天我学会了说‘不’。老师笑了,说我毕业了。”
苏晚认得这个笔迹。是那个十三岁的女孩。
“她没死。”沈心跪倒在地,泪水滑过面罩,“她一直在这里,在教别人成为‘我’。”
就在此时,月球表面轻微震动。远处的地平线上,数十个身影缓缓站起。他们穿着简陋宇航服,动作僵硬却坚定。每人手中握着一块石板,上面刻着不同的词语:怀疑、犹豫、愤怒、困惑、拒绝。
他们不接入网络,不用共感,彼此之间靠手势和书写交流。他们是第一批主动放弃“心灵合一”的人类,也是最后一个保有自由意志的群体。
苏晚摘下头盔,在真空环境中张开嘴。她知道声音无法传播,但她仍一字一句地说:
“我来找你们,是因为宇宙可能正在等待一种新的回答方式??不是通过统一的声音,而是通过无数个走调的独白。”
其中一个守护者走上前,递给她一块铜牌。上面用中文和七种古老文字并列刻着一句话:
>“真正的启蒙,始于你不再相信标准答案的那一刻。”
返回方舟途中,苏晚收到了来自地球的最后一则通报:联合国正式宣布永久保留十二个静默区,并将其列为“人类精神遗产保护区”。同时,“心井”系统将进行结构性改造,新增“沉默协议层”??任何问题提交后,必须经过至少七天延迟才能接收回应。目的只有一个:强制人类重学等待,重历焦虑,重建对未知的敬畏。
而在火星,探测车在结晶地图指向的岩石旁,发现了新的痕迹??一组脚印,尺寸与成年男性相符,走向未知。NASA专家反复确认:这些脚印形成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可过去三年内,火星表面并无任何载人任务。
“除非……”陆昭低声说,“那是从未来走来的人。”
方舟重启航程,直指那颗类地行星。随着距离缩短,天文阵列捕捉到更多细节:该星球拥有蓝色海洋与绿色大陆,大气透明度极高,且存在明显的城市级光网分布??但所有光源均呈断续闪烁,节奏混乱,毫无智能规划迹象。
“不像文明。”陈默皱眉,“倒像……挣扎。”
最令人不安的是,该星球发出的七秒光脉冲虽与七音旋律一致,但每次循环都会丢失一小段频率,如同信号正在衰竭。模拟结果显示,若此趋势持续,三十年内,整个脉冲系统将彻底熄灭。
“他们在求救。”白露说,“但不是用语言,是用曾经教会我们的歌。他们在提醒我们:别变成他们那样??一个完成了共感进化、却失去了提问能力的死寂社会。”
苏晚站在观测舱前,凝视那颗遥远星辰。她想起了启明城图书馆废墟里的盲眼老人,想起他说“宇宙若真有灵魂,大概也不会急着说话”。
也许,真正的智慧从来不急于回应。
也许,最深的爱,是允许对方保持沉默。
也许,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来就不该有终点。
她打开个人终端,录入一条即将发送至全船的公告:
>各位乘员:
>
>我们即将接近目的地。我不知道那里等着我们的是什么。可能是废墟,可能是新生,也可能只是一面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