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状元强忍泪水,问道:“您今日前来,可有何问题要提?”
阿川摇头,从袖中取出一张纸,递给一个小男孩,请他代为朗读。
男孩大声念道:
>“二十年前,有个孩子问:‘为什么大人不说真话?’”
>“今天我想问:当我们终于可以说真话时,谁来教我们如何倾听?”
>“真正的自由,不只是说的权利,更是听的勇气。”
>“下一个问题,请交给你们。”
全场陷入沉思。许久,一位老兵站起,沙哑道:“我愿学着听。听那些我曾认为‘不该存在’的声音。”
接着是一位官员:“我愿低头听。听那些被我忽略的哭声。”
最后,连皇帝也微服出席,跪在碑前,双手捧着一份奏折:
>“臣,愿听天下责难。
>从此不再惧怕‘为什么’,
>只求每一个‘因为’都经得起追问。”
那一刻,语林碑再次发光,碑底九管齐鸣,声浪席卷九州。南海渔船上的陶哨自动吹响,西北牧民手中的马头琴无弦自吟,就连深宫冷院的老太监,也破天荒哼起儿时歌谣。
而在遥远的北方边境,一名戍边少年正值夜岗。寒风刺骨,他呵气成霜,忽然看见远处雪地上开出一朵铃兰花,晶莹剔透,散发着淡淡幽香。
他蹲下身,小心翼翼摘下花朵,放入怀中。然后掏出随身小本,在最后一页写下人生第一句话:
>“我相信,有人正在听我说话。”
>“所以,我要继续问下去。”
他合上本子,望向星空。第九颗星静静闪耀,温柔而坚定。
风继续吹。
问题继续生长。
就像春天不肯停歇的草芽,
就像黑夜无法吞噬的星光。
某日清晨,守问书院的孩子们发现门前多了一行脚印,延伸至远方。脚印尽头,什么也没有,只有一片被风吹来的旧纸,上面用炭笔写着一首小诗,笔迹熟悉得让人心颤:
>鼓已无需背,
>言已自在飞。
>我去问山水,
>山水皆可归。
孩子们齐声诵读,声音穿过林间,惊起一群飞鸟。其中一只灰翅夜鸟衔着半片枯叶,振翅南去。
叶上墨迹未干:
>“下一个问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