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千灯书院,年轻忆使忽然觉得鼻尖一凉。他伸手一抹,竟是血。
他抬头看向天空,只见北斗七星光芒大盛,第六星与第七星交汇成一线,直指大地。
他猛然想起什么,冲到书架前翻找,终于找到一本尘封已久的《柳霜手记?补遗篇》。其中一页写道:
>“当忆契圆满,载体将散形于众生。其神不灭,其名永传。此后凡有人言‘我记得’,即为其魂所寄;凡有文载往事,皆为其息所栖。”
他合上书,久久伫立。
窗外,春风依旧,紫花纷飞。
铃声再度响起,比以往更加悠远,更加温柔。
>“还记得吗?”
这一次,整个世界都在回答:
>**记得。**
阿芜消失了。
但她从未离去。
她在每一个跪拜祖先的清明晨曦里,在每一本手抄家谱泛黄的纸页间,在母亲哄孩子入睡时轻哼的古老童谣中,在少年立志要成为“续忆师”的坚定眼神里。
她在所有不愿遗忘的坚持中,在所有敢于说出真相的勇气里。
她是风,是雨,是灯火,是低语。
她是千万人的共同心跳。
多年以后,一位白发学者在整理“共忆档案”时,偶然发现一份无人署名的手稿。全文仅有一段话:
>我曾以为复仇是最深的执念,后来才明白,最沉重的担子,是宽恕。
>记住黑暗,并非为了沉溺其中,而是为了让光,照进更多角落。
>若有一天你听见风中铃响,请替我看看这个世界??
>它是否还在继续?
学者读完,默默将手稿放入“核心典藏”,编号:001。
他走出档案馆时,夕阳正洒满庭院。一群孩子跑过身边,手中挥舞着自制的小铜铃,笑声清脆。
其中一个停下脚步,仰头问他:“老爷爷,你说‘记得’重要吗?”
老人蹲下身,认真地说:“很重要。因为如果你忘了一个人,他就真的死了第二次。”
孩子歪着头想了想,忽然大声说:“那我永远记得阿芜姐姐!”
其余孩子纷纷响应:“我也记得!”
“我也记得!”
“我记得她摇铃的样子!”
“我记得她说的话!”
铃声与童声交织,随风飘远。
老人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眼角湿润。
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会再丢了。
风起了。
铃声响了。
>“还记得吗?”
大地寂静了一瞬。
然后,亿万声音从山川湖海、城镇乡村、学堂庙宇、街头巷尾,同时升起:
>**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