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天可汗回忆录七星 > 第528章 做人要讲信义(第2页)

第528章 做人要讲信义(第2页)

“谎言。”他冷笑,“他们是怕真相继续往上爬。”

当晚,他召集核心共算者密议。灯光昏黄,众人围坐于地窖之中。沈怀礼将《伪账链图》摊开中央,手指缓缓划过那些交织的线条:“我们以为挖出了根,其实只碰到了藤。真正支撑这一切的,是整个财政系统的默许机制??层层包庇,环环相扣。李元通不过是露出水面的礁石,下面,是整座沉没的船。”

一名年轻弟子颤声问:“那……还能查吗?会不会太危险?”

“危险?”沈怀礼望向窗外漆黑的夜,“十年前我在南诏揭发盐税贪腐,被人半夜纵火烧屋,险些丧命。三年前在陇右查粮仓空虚案,差一点被‘意外’坠崖。可每一次退缩,就意味着更多人饿死、更多孩子失学、更多母亲跪在路边喊冤而无人理睬。”

他顿了顿,语气转沉:“如果我们都不问,谁还能问?”

会议决定兵分三路:一路由柳含烟带队,重返洛阳,借民间审计网络重新梳理资金流向;一路潜入户部外围吏员群体,寻找愿意倒戈的底层文书;第三路由沈怀礼亲自执笔,撰写《财政黑洞十问》,将以通俗图文形式刊印十万份,直送各州县问政亭。

三日后,《十问》初稿完成。第一问即直指要害:“每年百姓交的税,到底有多少真用在百姓身上?”文中列举数据对比:某郡全年税收折合铜钱一百二十万贯,官方宣称七成用于民生,但经拆解核算,实际投入教育、医疗、水利者合计不足十八万贯,其余或列为“不可考支出”,或转入“特别储备金”消失无踪。

文章末尾写道:“你们不是不懂算术,只是从未被告知数字背后的真相。现在,请你们自己算一算。”

印刷尚未结束,宫中急召。陈昭面色凝重,递来一封密报:西北六镇联名上书,称“共算者干预军务,动摇边防”,请求朝廷取缔“问政体系”,恢复旧制。奏章背后,赫然有两名节度使的印鉴。

“他们怕了。”沈怀礼看完冷笑,“怕士兵知道军饷被克扣,怕将领知道战功被冒领,怕边民知道屯田收益从未返还。”

陈昭沉默良久,终是一拳砸在案上:“朕不信天下四百州,竟无一人敢言!”

次日朝会,陈昭当众宣读《十问》全文,并下令全国官员限期答复辖区内同类问题。同时宣布设立“民审监督司”,由柳含烟任首任提点,赋予其调阅任何衙门账目的权力。反对声浪滔天,几名元老大臣当场晕厥,御史台集体请辞。陈昭不动如山,只道:“要罢官,悉听尊便;要阻问,先过朕这一关。”

风波未息,民间反应却如春雷炸谷。短短半月,《十问》传遍城乡,许多村庄自发组织“算账夜会”,家家户户拿出历年税单,对照图表逐项核对。有人发现自家缴纳的“河防捐”连续十年存在,可十里外根本无河;有人查出“书院建设费”高达三千贯,而本地学堂多年未曾修缮。

山东一村,村民联合致信问政亭,要求解释“为何每亩加征三文用于‘海外战事’”,并附上质问:“我等面朝黄土,不知海外何地,更未见一兵一卒归来,此钱究竟给了谁?”此事震动朝野,户部被迫公开近三年对外军援明细,结果暴露一笔巨额资金流向不明,牵出兵部某侍郎与西域商人勾结贩卖军械案。

与此同时,阿承推行“少年问理课”进入高潮。全国太学附校统一开设课程,教材正是《怎么知道谁在骗你》。课堂上,孩子们学习如何识别夸大宣传、辨别虚假证据、分析逻辑漏洞。某日,一位县令到校宣讲“本县经济繁荣”,展示一组亮丽数据。一名十二岁学生举手提问:“您说百姓收入翻倍,可为什么我家隔壁王婶还在捡菜叶吃?”全堂哗然。事后调查证实,该县统计口径故意排除贫困人口,制造虚假增长。

这些事传入宫廷,陈昭大笑拍案:“好!这才是朕要的江山耳目!”

然而暗流仍在涌动。清明时节,长安城外突现一座匿名祠堂,供奉牌位上写着“忠臣赵铁柱之灵”。香火旺盛,每日数百人前来祭拜,多为旧官僚及其家属。祠内张贴榜文,称赵铁柱乃“维稳典范”,因坚持“上下有序、不得妄议”而遭沈党迫害,呼吁恢复其名誉。

沈怀礼闻讯前往查看。只见一群儒生模样的人在诵读祭文,声泪俱下:“昔有铁柱公,镇邪言、止浮议,保社稷安稳三十载!今妖鼓乱鸣,逆民蜂起,皆因忘却忠臣之德!”

他站在人群之外,静静听完,忽而出声:“请问,赵铁柱晚年写下百遍‘问’字,笔断纸裂,是否也算‘邪言’?”

众人愕然回头。

“他临终悔恨,自认误国,你们却拿来当护身符?”沈怀礼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若忠诚是堵住别人的嘴,那我宁愿永远做个‘逆民’。”

人群中有人怒喝:“你是南蛮,不懂礼法!”

“我不懂礼法。”他坦然道,“但我懂饥饿的孩子为何哭,懂寡妇为何跪,懂老兵为何在雪夜里咳血仍不敢求医。这些,你们懂吗?”

语毕转身离去,身后一片死寂。

数日后,该祠堂莫名失火,牌位尽毁。无人追责,也无人重建。

春末,柳含烟带回惊人发现:通过追踪“静默金”流向,她们在扬州一家钱庄地下密室找到一本铁页账簿,记录了三十年来所有收受黑钱的官员名单及金额,甚至包括几位早已致仕、看似清廉的老臣。更令人震惊的是,账簿最后一页注明:“资金最终汇入宫中‘内帑专户’,由尚宫局代管。”

沈怀礼盯着那行字,久久不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