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西域传来急讯:龟兹星空核算师联盟发现异常??今年春季星图显示北斗偏移角度超出正常范围,结合各地降水记录反常,预测关中一带或将遭遇百年罕见旱涝交替。此信息经“诚信账盟”层层转递,七日内抵达终南山。
韩九章亲自赶来,带来敦煌遗经阁一位老修士的研究:“古卷有载,‘斗柄南指,大水至’。今岁斗柄提前半月南倾,恐非寻常气象。若不早备,秋汛未尽,春旱又起,粮价必崩。”
沈知微立即启动“真源链”应急协议,向工部、户部、太仓署发出三级预警,并附带一套调配模型:建议提前开放十三座义仓,调集江南漕粮北运,同时在河北试点“雨水储蓄工程”,利用废弃矿坑蓄洪灌溉。
然而,命令下达三日,回应寥寥。
“他们在等。”李昭从长安归来,脸色凝重,“有些人觉得皇帝刚换,新政未稳,正是松懈之时。工部尚书称‘证据不足,不宜轻动’,户部侍郎更说‘莫让几颗星星吓垮国库’。”
沈知微闭目良久,忽然睁开:“那就让百姓自己算。”
她召集终南山隐修会的历算高手,连同敦煌、吐鲁番、碎叶城的星空核算师,共同发布一份《天象民生关联报告》,用最浅显语言解释星辰运行如何影响季风与降雨,并列出近五十年灾害数据对照表。报告末尾附一道计算题:
>“若今年旱涝并发,预计减产三成。全国存粮可撑几月?若延迟调度,每多耗一日,需多征多少税以补缺口?请诸君自算。”
这份报告被印成传单,随商队、驿马、游方僧侣传遍四方。民间反响剧烈。洛阳商户自发组织“粮储共济会”,承诺在灾时平价售粮;剑南道农民开始修建小型池塘蓄水;就连长安贵妇也发起“一餐省米”运动,每日少煮一顿饭,积谷助灾。
压力之下,朝廷终于行动。新帝亲自主持御前会议,下令全面启用沈知微提出的调度方案。一个月后,南方暴雨成灾,江汉平原多处溃堤,但因早有预警,人员全部转移,实现零死亡;而北方原本干旱的土地,因提前蓄水,反而迎来丰收。
百姓奔走相告:“原来星星真的能救命!”
此事之后,“星空核算师”地位骤升,甚至有诗人写诗赞曰:“不拜神佛不烧香,但看北斗定丰荒。”连皇宫也设立“天文策政司”,专聘民间核算师入宫讲授天象经济之理。
然而,暗流仍在涌动。
某夜,终南山脚下一间暗账节点突遭大火。值守的三名学生侥幸逃生,但十年积累的原始验算数据几乎焚毁殆尽。现场残留焦黑陶片,上面依稀可见“本源链第柒区”字样。调查发现,起火前夜曾有一辆无牌马车出入,驾车人蒙面,口音似河西一带。
沈知微闻讯未语,只命人将残片收集起来,一片片拼接。整整三天,她伏案不动,用放大镜逐寸查看裂纹走向。终于在一块边缘碎片上,发现一道极细的刻痕??并非火烧所致,而是人为预先划下的标记。
“是内部人做的。”她低声说,“外人不知陶片编码规律,更不会精准破坏关键区块。”
柳芽震惊:“你是说……有人从一开始就埋进了我们的系统?”
沈知微点头:“就像当年的‘寅支卯粮局’,他们不再明抢,而是变成寄生虫,藏在制度血脉里吸血。这次烧的不只是数据,更是人们对‘不可篡改’的信任。”
她当即下令:暂停全国所有新项目录入,启动“灵魂复核计划”??即抽取历年已结项目百分之一,由独立团队重新验算全过程,包括资金流向、工期记录、验收签名。特别要求复查那些曾获“卓越工程奖”的项目。
结果令人瞠目。
在抽查的二百三十七个项目中,竟有十九项存在严重问题。最典型一例是凤翔府“惠民安居工程”:账面显示建造房舍五百间,惠及贫户千人,实际建成不足两百,其余资金通过虚构建材采购套出,流入某皇亲国戚名下商号。
涉案官员被捕后供出惊人内幕:他们早已建立“双轨共算系统”??一套对外公示,完美无瑕;另一套隐藏于加密竹册,记录真实操作。而负责审计的某些“观算团”,竟是由利益集团出资培训的冒牌货,专门应付检查。
沈知微震怒之余,亦感悲凉:“我们给了人民武器,可敌人学会了模仿这武器的模样。”
于是,新一轮改革启动。
天算院推出“生物印记绑定技术”:每位参与公共项目的核算员、工匠、监督人,其指纹、声纹、笔迹均录入特制陶符,与工程档案同步封存。任何人欲修改记录,必须通过多重生物验证,缺一不可。此外,开发“盲审算法”??随机选取外地专家,匿名评审本地项目,切断地域人脉干扰。
更重要的是,沈知微提出“算德教育”理念。她说:“技术只能防住一时,唯有人心清明,才能长久。”遂在全国推行“算术伦理课”,内容涵盖:
-何为公正记账?
-隐瞒是否等于说谎?
-若上司让你改数字,你该如何选择?
课堂上,教师不给标准答案,只引导讨论。有孩子说:“我觉得只要结果对,过程可以灵活。”立刻有同学反驳:“那你妈做饭少放盐,最后加糖补味,也算好吃吗?”全班哄笑,继而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