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年说过,这种文字不只是书写工具,还是一种加密算法,常用于草原部族传递军情。”柳芽盯着对方双眼,“现在我想知道,‘寅时三刻,钥启龙心’这句话,有没有别的解读方式?比如……‘龙心’并非指终南山,而是另有其地?”
阿史那云久久不语,终于开口:“若按古突厥秘语规则,‘龙心’可解为‘大地跳动之处’。而在西域传说中,那是指昆仑山下的‘地脉之心’??据说埋着一座上古时期的‘天机塔’,能感应星辰震动,调节四方气候。”
柳芽心头一震。她猛然想起沈知微手稿末页那句未完成的话:“……时间不仅是观测,更是共振。当万人同心注视同一颗星,地壳微震频率便会改变。”难道李承渊真正图谋的,并非控制计时工具,而是通过制造全国性的集体心理暗示,引发某种“社会-地质耦合效应”,从而让虚假的“新纪元”在物理层面也留下痕迹?
她连夜赶回终南山,调阅三年来全国各地脉动监测数据。果然,在夏至前后七日内,长安、洛阳、扬州等地的地磁波动曲线出现异常同步,峰值恰与“伪时报网”激活时段吻合。而最强烈的信号源,并非来自城市中心,而是散布在一千二百个光种村庄的集会地点??正是孩子们举着日晷守夜的地方。
“他想利用信仰的力量,把谎言变成现实。”柳芽喃喃道,“而我们……无意中成了他的实验对照组。”
十月十五,冬至将临。
柳芽做出一个大胆决定:主动邀请全国百姓,在冬至夜再次举行“守时仪式”,但这一次,共算院将公开所有监测设备,允许任何人现场监督数据采集过程。她发布公告:
>“你们不仅是观众,更是参与者。
>若你觉得北斗偏了,就拿出你的尺;
>若你怀疑日影错了,就立起你的竿;
>若你听见钟声不对,就敲响你的锣。
>这一次,不是我们在告诉世界何时,
>而是世界告诉我们,此刻究竟是何刻。”
响应者逾百万。从漠北牧民到南海渔民,从边陲驿站到皇宫禁苑,无数人抬头望天,低头记影,用心听钟。
冬至寅时三刻,北斗柄再度南指,日影复归最短。
共算屋铜钟准时响起,七十二响,分毫不差。
而在终南山备用工坊深处,那台由人力驱动的机械广播系统,将真实星图再次投上夜空。与此同时,一千二百个村庄的孩子齐声朗诵《共算训》最后一句:
“我不怕黑,因为我手里有光;
我不怕谎,因为我心里有算。”
次日清晨,柳芽收到一份奇特礼物:一只无名包裹,内有一枚全新的微型沙漏,玻璃晶莹,流沙纯净,底部刻着一行小字:“给下一代的诚实。”没有署名,但从材质分析,出自西域某隐秘工坊,极可能是李承渊旧部所留。
她将沙漏置于案头,每日拂尘。
有人问她是否该销毁,她摇头:“留着。让它提醒我们,敌人从未消失,但他们也开始学会了敬畏事实。”
腊月初八,雪落终南。
新一批启蒙算板发放完毕,图案不再是简单的日晷与星斗,而是增加了“质疑箭头”、“误差带”、“反例格”等符号。柳芽亲自为教材撰写结语:
>“历史不会自动前进,它只是被一群不肯闭眼的人,一点一点推着走。
>你算的每一笔账,都是在为未来投票。
>别怕麻烦,别嫌琐碎,
>因为自由从来就不轻松??
>它重如磐石,却又轻如阳光,
>只要有人愿意抬头,它就永远在天上。”
那一夜,她独坐洞窟深处,抚摸着沈知微留下的青铜箱。箱底还有一层暗格,打开后,是一卷用蚕丝编织的星图,经纬交错间嵌着细小银点,轻轻晃动竟会自行重组。她忽然明白:这不是地图,而是一台“记忆织机”??将人类对真实的执着,编织成跨越时空的密码。
她轻轻将光种女童的日记本放入其中,合上盖子。
风穿石隙,烛火摇曳。
远处,传来孩子们晨读的声音:
“一加一必等于二,不论帝王言,不论鬼神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