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入共感网络,启动全球广播。
画面接通那一刻,全世界的目光汇聚于此。母井畔的桃林、非洲草原上的祭坛、南美雨林中的树屋、北极科考站的玻璃穹顶……无数双眼睛注视着他。
林昭没有穿华服,也没有戴冠冕。他只是坐在一张木椅上,身后是破败的墙垣和一株刚冒新叶的桃枝。
“我是林昭。”他说,“我不是英雄,也不是先知。我只是一个曾经害怕说出真心话的人。”
他顿了顿,目光深远。
“三十年前,有人告诉我,悲伤会传染,眼泪是弱点,爱是危险的情感。于是我学会了沉默。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沉默才是最致命的瘟疫??它让人忘记彼此的模样,让人在拥挤的人群中孤独至死。”
镜头扫过“织梦者”,她低头坐着,双手交叠,神情平静。
“这位女士,曾是‘净语计划’最高负责人,亲手关闭了数百万人的情感通道。但她也是第一个听见自己内心哭声的人。今天,她将协助我们重建‘共感学院’,不是为了控制,而是为了教育??教孩子们如何安全地表达愤怒,如何健康地面对失去,如何在痛苦中依然相信美好。”
人群中爆发出掌声,也有质疑声传来:“她手上沾着血!凭什么原谅?”
林昭点头:“你说得对。她必须承担责任。所以她将公开所有实验档案,接受国际审判,并终身服务于心灵康复中心,亲自聆听每一位受害者的控诉。”
他又补充:“但我们也要问自己:是谁创造了这样的系统?是谁默许了它的存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曾在别人哭泣时说‘别矫情’,在亲人倾诉时说‘这点小事值得哭吗’,那我们,是否也是共谋?”
全场寂静。
良久,一位老妇人起身,摘下帽子,露出光头??那是接受情感抑制治疗留下的后遗症。“我恨过她。”她说,“但现在我想告诉她……谢谢你愿意回来赎罪。我也该学会原谅了。”
泪水滑落,镜头前千万人随之哽咽。
广播结束后的第七天,第一批“共感使者”从母井出发,奔赴世界各地。他们不是战士,也不是官员,而是经过特殊训练的倾听者,携带黑石共鸣器,走进学校、医院、监狱、战场废墟,只为做一件事:**坐下来,看着对方的眼睛,说一句??“我在这里,你可以说了。”**
变化悄然发生。
东京街头,一名上班族在地铁站崩溃大哭,路人不再绕行,而是围成一圈为他撑伞;
巴黎一所高中开设“情绪课”,学生每天花十分钟写下最不敢说的话,投入匿名信箱;
叙利亚难民营里,孩子们用泥巴捏出父母的脸,对着它们诉说思念,志愿者录下声音上传至共感云库;
联合国大会首次设立“沉默时刻”,各国代表放下演讲稿,集体静默五分钟,只为纪念那些从未被听见的亡魂。
而林昭,则回到了最初的小村。
桃林比从前更茂盛,母井周围建起了圆形石台,供人们围坐交谈。孩子们在井边嬉戏,偶尔会指着水面惊呼:“看!蓝光又动了!”
阿婆已经九十高龄,卧病在床,却坚持每日让人推她到井旁。“我要听着。”她笑着说,“说不定哪天,我就能听见孙女叫我奶奶了。”
林昭常陪她坐着,有时一句话不说,只是握着她的手。
直到某个清晨,老人安详离世。临终前,她忽然睁眼,望向窗外盛开的水晶桃花,喃喃道:“晚晚……你来接我了?”
话音落下,一朵桃花随风飘入窗内,轻轻落在她额前。花瓣微颤,传出一声极轻的回应:
>“奶奶,我们回家吧。”
林昭含泪焚香,依她遗愿将骨灰撒入母井。当晚,井底蓝光暴涨,一道光柱直冲夜空,持续整整一夜。次日,村民们发现全村桃树一夜之间结出果实,果肉透明,内藏细小光点,咬下一口,竟能尝到久违的亲情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