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令诸葛亮有些困惑。
很多事都和梦中相差无几,纵有不同也是不多。
但如此阿斗,着实令人感到意外。
但诸葛亮又想:前世我久无子嗣,幸有兄长过继诸葛乔。
至年近半百,方得一亲儿,唤作诸葛瞻。
只可惜,此子虽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
却不知于梦中我身死五丈原后,他到底长成了什么样子?
今归于现实,又与梦中大有不同。
襄樊水战前夕,吾妻月英身怀六甲,既诞龙凤胎,子名诸葛谦,女唤诸葛柔。
昔年梦中,只有亲女果儿,亲儿瞻儿。
吾未尝有此一双儿女,今生长存,实乃天赐之幸。
近得月英书信相告,谦儿性情谦和内敛,童真可爱,柔儿温和俏皮,最是疼人。
而梦中瞻儿,总角之时便自恃聪慧,行事故作老成,亦常慨然言:“吾他日建功,必超先父之上。”
或言:“有吾在,何愁陛下不能匡复汉室,还于旧都。”
如是云云。
从那时起,诸葛亮就断定,这孩子虽有小慧,却不能成国之重器。
但好在他品性良忧,恪守忠义,绝非奸滑顽佞之辈。
此乃其可贵之处。
而诸葛谦,自与诸葛瞻禀性相异,就算给他取名叫“诸葛瞻”,恐怕也并非本人了。
由此观之,子嗣降生之事,实难逆料。
想来陛下或亦因时运之变,或早或晚错失原本机缘,其所诞子女,恐非梦中原本之人矣。
想到此,诸葛亮心中竟生出一股莫名的失落与悲伤。
他努力的去思索,梦中的阿斗到底长成什么样子。
但无论怎么努力,脑海中都是一片模糊的印象,只有那一声声“相父”萦绕耳边,久久挥之不去。
“相父,相父……”
诸葛亮恍然回过神,发现声音并非心念,而是现实。
抬头望去,却见远处大队近至。
一个孩儿跳下车驾,口中喊着“相父”,挥舞着手,竟向他飞奔而来。
此童年方七八,身被锦绣之袍,其制式乃东宫太子之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