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皇叔借点功德王妃把符画猛了这书在哪里能看到完结 > 第1717章 最为恶毒(第3页)

第1717章 最为恶毒(第3页)

七日后,北境三城万人齐聚广场,自发立下“口誓碑”:不用玉石,不用符刻,仅以万人唾液混合黄土,塑成三尊巨像,象征“敢言、敢听、敢担”。每逢月圆之夜,百姓便绕碑而行,低声诉说一件隐瞒已久的往事。

消息传回京师,皇帝沉默良久,终下诏:废除“潜意识审查”试点,赦免所有因言获罪者,并追封那位三十年前死去的宫女为“昭信夫人”,赐庙号“启音”。

与此同时,湖心小筑再次传来异动。

那一夜,陆沉独自步入地下室,见不死花根系竟缠绕出一行文字:

>“你说服了人,却未能说服恐惧。

>我仍在。

>我即是你不敢说出的那一部分自己。”

他并未惊慌,反而取出一支竹管,将自身十年来的梦境录音封入其中,埋于花下。

“那就一起活着吧。”他说,“你守护沉默,我守护言语。我们不必消灭彼此,只需共存。”

翌日,他宣布辞去默者园主之位,转任“声种使者”总导师,亲自巡行天下,教导人们如何倾听沉默中的声音??不仅是言语,更是哭泣前的停顿、笑背后的颤抖、拥抱时那一瞬间的僵硬。

岁月流转,十年如梭。

语林碑依旧矗立,但已不再冰冷森然。孩童在其间追逐嬉戏,老人倚碑读信,恋人于碑阴刻下誓言。铃兰遍植四野,风吹过时,叮咚之声宛如低语合唱。

念真白发渐生,仍每日晨起焚香,却不复往日沉重。她收养了当年那个梦见奶奶的小女孩,如今少女已成为一名“声陶”匠人,烧制的每一只碗都能传出一段温暖私语。

某日黄昏,祖孙二人坐在湖畔,看夕阳染红碑林。

“阿奶,”少女轻声问,“你说,将来还会有人怕说话吗?”

念真望着水中倒影,良久才答:“只要还有秘密,就有恐惧。但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听,希望就不会灭。”

话音刚落,湖心小筑的灯忽明忽暗,似在回应。

她们相视一笑,不再言语。

多年后,那位曾烧制“留筷子”碗的老妇去世。入殓时,家人将那只碗放入棺中。葬礼当晚,全村人听见坟前陶片轻响,传出她苍老的声音:

“儿子啊,娘今天给你夹了红烧肉。”

自此,民间兴起“陪葬声陶”之俗。人们不再惧怕死后无人知晓心事,反而期待那一声穿越阴阳的倾诉,能被某个有缘人听见。

又三十年,史官修成《大昭语脉志》,载录自王妃初燃赎言灯以来,整整一百零八次重大言语觉醒事件。书成之日,全国语林碑齐鸣九响,持续整整一日一夜。

而在最偏远的山村,有个六岁幼童蹲在溪边玩水,忽然抬头对母亲说:

“娘,我梦见从前有很多人想说话,但没人敢。后来来了个穿青衣的姐姐,她让大家一个接一个地说,说完就把手牵起来……她说,这样声音就不会丢了。”

母亲怔住,随即泪流满面??那正是念真年轻时的模样。

风穿过山谷,铃兰轻摇,花瓣飘落水面,漾开一圈圈涟漪。

仿佛千万人在低语:

**我们记得。

我们听见。

我们,还在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