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123读书网 > 第330章 夺其功名且修书去(第1页)

第330章 夺其功名且修书去(第1页)

文人总喜欢用夫妻关系来暗喻自己与皇帝之间的关系,所以他们用“贤”来作为对后宫妃嫔的最高夸赞,这其实是他们自己很想被称之为“贤”啊!事实上,君臣关系也恰是如此:皇帝如果亲近大臣,他们会不逊;疏远他们,又。。。

黄河渡口的月光碎在水面上,像撒了一河的银箔。刺客首领伏地痛哭时,承平帝没有让人将他绑起,反而亲自扶他坐下,命人端来一碗热粥。那粥是船上厨役为随行民代表熬的粗粮粥,米粒发黄,浮着几根野菜。刺客颤抖着手接过,一口未动,只低声道:“我父兄七人,死于天启四年山东大狱……那时您还在深宫看戏。”

皇帝点头:“我知道。那份案卷,我昨夜读到三更。”

他从袖中取出一纸文书,竟是当年锦衣卫抄家名册的副本,边角已泛褐,墨迹斑驳。“你父亲叫赵景元,曾任登州府经历司吏目,因上书弹劾税监高淮强征渔税,被诬通匪,凌迟处死。你三个弟弟一个妹妹,流放辽东,途中冻饿而亡。”

赵景元??这名字如一道闪电劈入刺客脑海。他猛然抬头,眼中血丝密布:“您……竟记得?”

“不止记得。”皇帝声音平静,“我已下旨,追复你父官职,赐谥‘忠悯’,子孙可入国子监读书。你的族人若尚存,由户部寻访安置。”

赵景元浑身剧震,仿佛被人抽去筋骨。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

骆昭立于船尾,望着这一幕,轻叹一声。他知道,真正的变革不是斩尽杀绝,而是让仇恨有处安放,让伤痛得以昭雪。而皇帝此刻所做的一切,正是为百年积怨开一道泄洪之口。

船继续北行,进入河北境内。沿途城镇纷纷打开城门迎接。有些地方百姓自发清扫街道,挂起白幡??不是丧幡,而是象征“洗心革面”的素旗。孩童手捧野花簇拥岸边,齐声唱起新编的童谣:

>“龙舟不载金,载的是民心;

>天子不挥剑,挥的是笔锋。”

然而,并非所有城池都愿归附。

至真定府外,一支千人军马列阵拒河,旌旗上绣着“靖难勤王”四字。统帅乃前兵部侍郎李维桢,此人曾主持辽东军务,新政废除世袭军户制后,其家族私养的三千家丁被收编为民兵,权势尽失。他亲立阵前,喝令:“伪诏乱纲,尔等速退!否则箭下不留!”

承平帝立于船头,未怒亦未惧,只道:“请李大人听朕一言。”

李维桢冷笑:“何须多言?君若真有悔意,自缚入京,交由三法司会审,或可保全性命。”

皇帝摇头:“朕不是来求活的。朕是来问一句??你可还记得,十年前你在辽东修筑边墙,克扣军饷三十七万两,致使冬衣未发,八百士卒冻毙于塞外?”

李维桢脸色骤变。

“此事早已结案,岂容污蔑!”

“结案?”皇帝缓缓展开一份黄绢,“这是当年工部核查账册,夹在旧档之中,朕在泉州翻出。上有你亲笔画押,还有两名佐吏指证。他们如今都在朕身后船上??要不要请上来对质?”

人群中走出两个老卒,衣衫虽净,却满脸风霜。一人颤声道:“小人张大牛,原为工部料库杂役,亲眼见李大人收受包工头白银五千两,以劣木代松梁……那年冬天,城墙塌了三次,死了好多人啊……”

另一人跪下叩首:“小人王五,原是监工,因不肯作伪证,被打断双腿,发配矿场十年……陛下,青天今日终于见日了!”

李维桢面色铁青,手指微抖。他身后将士已有骚动。

就在此刻,第八颗螭龙珠的余波悄然降临。

一阵无声的涟漪掠过战场。刹那间,李维桢眼前浮现幻象:他自己披甲执锐,在风雪中巡视边关,一名年轻士兵向他敬礼,笑容灿烂。下一瞬,那士兵倒在血泊中,怀里还揣着未寄出的家书??收信人写着“父亲李维桢”。

他猛地睁眼,冷汗涔涔。

那不是他的儿子。但他忽然明白了:每一个死去的士兵,都是某个父亲的儿子。

他缓缓放下令旗,转身面向部下,声音沙哑:“诸位……我们真的在守护江山吗?还是……一直在吞噬它?”

无人回答。但有人悄悄放下了弓箭。

三日后,李维桢自缚赴京,请求入狱候审。临行前,他对皇帝说:“若您早十年查这些案子,我或许不会变成自己最恨的那种官。”

皇帝默然良久,回了一句:“若我早十年醒过来,大明也不会病得这么重。”

船队终抵通州。京城九门紧闭,守军由内廷太监统领,奉太后懿旨:“逆君未正典刑,不得入城!”

骆昭皱眉:“太后仍执迷不悟。”

柳红绡自南方急信传来:“太后果然勾结残余阉党,意图另立新君。她已秘密接见三位藩王世子,许诺恢复厂卫旧制。”

少年站在昆仑山巅,左瞳映出紫禁城上空阴云密布,宛如黑蟒盘踞。他低声呢喃:“第九颗珠,在等一个人。”

与此同时,共议会堂内,《临时共和章程》通过后的欢庆尚未散去,新的危机已然浮现。

一名来自四川的女代表站起发言,她是former白莲教分支“净尘社”领袖,名叫苏婉儿。她声音清冷:“各位同僚,我们制定了规则,但我们是否忘了谁来执行?”

她摊开一幅地图:全国一百三十八城中,已有六十三城建立“共议会分会”,但基层治理仍极度依赖旧胥吏。这些人熟悉文书流程,却惯于欺上瞒下。更有甚者,借“转型正义”之名,伪造受害记录,骗取赔偿田产;或以“梦感测试”排除异己,称反对者“缺乏共情能力”,实则只为夺权。

“我们推翻了暴政,”苏婉儿沉声道,“但现在,正在建立一种更隐蔽的压迫??以道德之名的专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