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盯着屏幕良久,最终将邮件转发给方青叶,附言:“信任不能靠口号建立,得靠制度保护。”
方青叶回信:“已启动信息安全审计,涉事人员停职调查。另,下周我去洛杉矶,当面谈。”
飞行途中,他翻阅最新一期《区域合规白皮书》。数据显示,中东地区宗教相关内容处理准确率达92。6%,远超总部初期预估的65%;欧洲青少年保护机制被评为“行业最佳实践”;亚太创作者收入同比增长44%。
但他也注意到一条警告:北美青少年心理健康指数连续三个月下滑,疑似与某些挑战类内容相关。
抵达洛杉矶那天,天空湛蓝。艾米丽在办公室迎接他,身后挂着一幅画:一只蜜蜂悬浮在半空,周围辐射出无数六边形光晕。
“蜂巢。”她微笑,“我们团队设计的。”
两人坐下长谈六小时。从文化隔阂到技术壁垒,从资本压力到身份认同。艾米丽坦言:“很多外籍员工其实害怕这场改革只是作秀。他们担心一旦业绩不佳,就会成为‘本土化失败’的替罪羊。”
“所以我来了。”方青叶说,“我不只要放权,还要站台。你们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
临别前,他签署一项新政策:所有区域中心的重大决策,需同步抄送全球治理委员会五名成员,其中至少两名非中方背景,拥有否决建议权。
回到北京,他收到母亲电话。
“儿子,村里人都在议论你。”老太太声音颤抖,“有人说你是汉奸,把公司交给外国人……”
方青叶轻声打断:“妈,你还记得小时候我抓萤火虫的事吗?”
“怎么不记得?你非要把它们放飞,我说关在瓶子里多好看,你偏不听。”
“那时候我就明白了,”他望着窗外暮色,“真正美好的东西,不能囚禁,只能守护。TikTok不是我的,也不是中国的,它是属于每一个点亮它的人。”
电话那头沉默许久,传来一声叹息般的笑:“你爸要是还在,一定为你骄傲。”
挂断后,他打开电脑,写下一封全员信:
>“亲爱的伙伴们:
>我们正在走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质疑声会一直存在,阵痛也无法避免。但我坚信,一家伟大的公司,不该只是商业奇迹,更应成为文明对话的桥梁。
>从今往后,请记住??
>你不是执行命令的螺丝钉,
>你是这片数字大陆的开拓者。
>无论你在新加坡、都柏林、迪拜、圣保罗还是洛杉矶,
>只要你相信多元之美,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
>你就是TikTok的灵魂。
>
>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蜂巢已启,星辰在望。
>
>??方青叶”
信件发布当日,全球员工内网访问量突破历史峰值。迪拜办公室自发组织烛光分享会,每位员工讲述自己为何加入TikTok;伦敦团队将这封信用十四种语言录制成音频,在地铁站循环播放;首尔办公室的年轻人把“你是灵魂”印在T恤上,走上街头拍摄短视频。
而在县城老家,母亲把这封信打印出来,贴在客厅墙上。邻居来看热闹,她不再回避,反而指着信纸一字一句念完,然后说:“我儿子说了,让世界多一种声音。我觉得挺好。”
春风吹过屋檐,檐角铜铃轻响。
远方,一轮朝阳正缓缓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