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状元郎学生平板电脑售后 > 第二百七十五章 阅卷(第3页)

第二百七十五章 阅卷(第3页)

官员叹了口气:“你文中所言,与令尊当年主张几乎一致。可见家学渊源,不负忠良之后。我会将你的卷子呈报主考,特别注明。”

苏录再拜,久久不能言语。

接下来两场考试,他心境已完全不同。不再拘泥于字句雕琢,而是以经术为体,以实务为用,每一笔都带着血肉与思考。尤其在第三场经义题中,他对《春秋》“大一统”思想的阐释,融合历史变迁与现实政治,提出“统不在疆域之广狭,而在政令之通达、民心之归附”,令人耳目一新。

九日之后,放榜之期将近。

整个京城为之躁动。各大酒楼茶肆议论纷纷,赌坊甚至开出赔率。有人看好太师之孙张景元,出身名门,师从大学士;有人押注江南才子林文昭,诗名早著,文章华美。

而苏录,籍籍无名,无人关注。

放榜当日,晨雾弥漫。贡院门前人山人海。苏福拄着拐杖,挤在人群中,眼睛死死盯着榜单。

忽然,他浑身一震,老泪纵横,指着榜首嘶声道:“中了!中了!解元!我们苏家出了解元啊!”

榜单第一,赫然写着:

“顺天府乡试第一名举人:苏录,字明远,年二十,大兴县学生。”

消息如野火燎原,迅速传遍全城。

与此同时,翰林院内,主考官正与副主考争论不休。

“此子策论太过激进,竟敢提议折银代粮,动摇祖制!”一位老学究怒道。

另一位却拍案称奇:“正因其敢言,方显栋梁之材!且你看他八股文字,根柢深厚,气脉贯通,非mere模仿者所能及。更难得的是,字里行间有忧国之心,无谄媚之态。”

主考官抚须沉吟:“诸君可知,他在《中庸》题中写了一句什么?”

众人摇头。

“他说:‘道并行而不相悖,非谓邪正可混同,乃谓治术当兼容。’此语何等清醒!当今新政旧法之争愈烈,党派倾轧不断,若年轻一代皆能如此明辨而不偏执,国家幸甚!”

数日后,内阁传出风声:此科解元卷已呈送御前,天子阅后赞曰:“老成持重,兼有识见,非常人也。”

苏录并不知情。此刻他正跪在父亲灵位前,焚香祭拜。

烛光摇曳,牌位上的名字静静伫立。

“爹,儿子没有辜负您。”

他低声说道,额头触地。

门外秋风再起,卷起落叶无数,仿佛回应着这迟来的告慰。

然而,荣耀背后,暗流已然涌动。

张家府邸,书房之内,烛影幢幢。

张景元摔碎茶盏,怒吼:“一个寒门小子,凭什么夺我榜首?!”

其父,当朝太师张廷弼端坐不动,眼中寒光闪动:“区区乡试第一,何必动怒?真正的战场,还在会试。”

他缓缓起身,望向北方紫禁城方向,嘴角浮现一丝冷笑:

“只要他敢来京城,我就让他知道,什么叫‘状元之路,尸骨铺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