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无弹窗最新章节 > 第311章 山西巡抚频频暴雷历史收束线绞杀耿如杞(第1页)

第311章 山西巡抚频频暴雷历史收束线绞杀耿如杞(第1页)

娘子关是一个驻军仅有三百六十人的小型关隘,设守将把总一员。关城镌有“娘子关”横额,上有阁楼,题“唐平阳公主驻兵处”。几百年后,这附近有个电工把人类写死了,但他硬是要说他描绘的是个很乐观的、充满希望的世。。。

五台山的雪终于停了,但寒意却愈发刺骨。赵承志带着残部返回太原时,已有六人冻毙途中,三人重伤不治。他本人左臂被圆智临死前划出一道深可见骨的刀伤,伤口发黑,显然是中了毒。可他硬是咬牙撑着,将油布包裹的首级亲手交到山西巡抚手中,才昏倒在地。

三日后,御医从京师快马赶到,用金针拔毒、药汤灌服,总算保住了性命。醒来第一句话便是:“那妖僧所言观音诞辰之谋,绝非虚妄。我在金刚窟密室中搜出一本《香火录》,记载全国各地黄教信众名册,光是顺天府一地,就有三十七万登记在册的‘净业弟子’,另有暗账未录者不知凡几。”

消息传入乾清宫,王兴隆当即召集群臣议事。然此次不同以往,他并未召集内阁辅臣,而是只命曹化淳请来骆养性、毕自严、洪承畴三人,并特许舒昌言以布衣身份列席。

“你们看看这个。”王兴隆将那本《香火录》掷于案上,“三十七万人,若真在观音诞那一日齐声祈愿,继而走上街头,喊一句‘天下苦明久矣’,会是什么局面?”

殿内无人应答,气氛沉重如铁。

毕自严颤声道:“陛下……民间信仰素来难禁,尤其北地百姓历经战乱,多信轮回因果。若强行压制,恐激起民变。”

“那就不是压制,是引导。”王兴隆冷冷道,“朕要让这三十七万人,不是为妖僧超度亡魂,而是为大明将士祈福!”

众人一怔。

他站起身,踱步至窗前,目光穿透层层宫墙,仿佛已望见京城市井。“传旨礼部:今年观音诞,由朝廷主办‘护国祈福法会’,地点设在天坛南郊。所有寺庙可派代表参加,但必须由官府遴选,且诵经内容一律由钦定《护国仁王经》为准。凡参与者,每人赐米一石、布一匹,其所在寺庙减免三年香税。”

骆养性眼睛一亮:“陛下是要以利诱之,分化其众?”

“不仅如此。”王兴隆嘴角微扬,“还要让他们彼此猜忌。你可知这些寺庙平日靠什么维生?香火钱、信徒捐赠、田产租金。如今朕给好处,谁领谁得实惠。可若有人不服调度,擅自聚众鸣钟,立刻查封庙产,驱逐僧侣,永不录用。这样一来,那些贪图利益的小庙自然倒向朝廷,唯有心怀异志者才会反抗??而他们,正是我们要抓的人。”

舒昌言低头沉吟片刻,忽道:“可若其中有真正的修行高僧,并无反意,却被胁迫参与,又当如何?”

王兴隆沉默良久,轻声道:“朕不信世上真有不问尘世的高僧。若有,也早该避居深山,何必广建庙宇、收纳门徒、结交权贵?既入红尘,便须承担红尘之责。和尚也是人,也要守我大明律法。”

此言一出,满殿肃然。

次日清晨,圣旨连发七道:

其一,设立“护国功德司”,专管全国宗教活动,凡举行大型法会,须提前十日报备,违者以扰乱治安论处;

其二,严禁僧侣私藏兵器、铠甲、舆图、密信,一经发现,即按谋逆处置;

其三,全国寺院土地重新丈量登记,凡隐瞒亩数、逃避赋税者,没收全部田产;

其四,凡曾与番经厂有关联之寺庙,主事僧人一律调往云南边陲任职,不得留居中原;

其五,恢复唐代旧制,实行“度牒考试”,欲出家者须通过官府考核经义、律法、算学三科,方准授牒;

其六,鼓励百姓举报非法传教行为,每查实一案,赏银五十两;

其七,最重要的一条:自即日起,全国所有铜钟皆由工部统一编号铸印,未经许可不得擅自鸣响,违者视为“鼓乱之音”,斩立决!

七道旨意如同七道惊雷,炸响在佛门清净之地。短短半月之内,京师内外关闭寺庙八十三座,拘押僧人四百余人,抄没田产逾万亩。江南一带更有士绅借机报复,诬告仇家寺庙“私通建奴”,引发多起冤案。王兴隆得知后怒极,亲笔批下:“宁可放过百僧,不可冤杀一人。若有官员借此渔利,株连九族!”

与此同时,辽东局势再度紧张。

四月初十,沈阳方向传来急报:皇太极虽未南下,却派多尔衮率两万骑兵突袭锦州外围屯堡,一夜之间焚毁村落十二个,掳走百姓五千余口,牲畜粮草无数。更令人震惊的是,清军撤退时竟故意留下一名重伤俘虏,让他带回一句话:“皇帝问崇祯,他的子民,味道如何?”

王兴隆闻讯,当场砸碎御案,怒吼道:“这是羞辱!是挑衅!是杀人诛心!”

但他并未立即下令反击,反而冷静下来,召见洪承畴与骆养性。

“你们说,为何清军不攻城,只烧村?”他问。

洪承畴沉思道:“此乃疲敌之计。我军主力集中于宁远、山海关一线,屯田百姓散居乡野。彼以精骑奔袭,使我防不胜防,久之则民心动摇,屯田难继。”

骆养性补充:“而且他们在等。等我们怒而出击,孤军深入,再设伏围歼,一如萨尔浒之战。”

王兴隆点头:“所以不能急。朕要让他们知道,大明不但能忍,还能反咬一口。”

他提笔写下新令:

命蓟镇总兵朱国彦率轻骑三千,伪装成流寇,潜入蒙古察哈尔故地,联络苏泰太后之侄阿布奈,助其夺权;

命宣府巡抚暗中资助土默特部首领俄木布,许其称“归义王”,条件是切断科尔沁部通往辽东的商路;

同时,派遣三十名精通蒙语、藏语的锦衣卫化装成西域商人,携带大量金银珠宝,前往青海湖畔,游说和硕特部顾实汗,诱其出兵进攻喀尔喀蒙古,使其无法响应清廷征召。

“我要让皇太极发现,”王兴隆冷笑,“他以为联合蒙古就能两面夹击,殊不知朕早已在草原上布下十面埋伏。他每动一步,都有人扯他后腿!”

命令下达后不过十日,喜报接连传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