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笔趣阁无弹窗 > 第319章 胜利转进去河南逮小鹿请王叔吃福禄宴(第3页)

第319章 胜利转进去河南逮小鹿请王叔吃福禄宴(第3页)

三十六响终毕,天空再度放晴。一只白鸽掠过钟楼,落在王兴隆肩头,爪上系着一封密信。

展开一看,字迹娟秀:

>“陛下不必忧心。觉灯已死,余党尽诛。地宫入口已被熔铅封死,永不再启。至于那少年……医官查验,其脑中有异物植入,疑似前朝秘术‘寄魂蛊’,实为傀儡。所谓‘真主’,不过是一场精心打造的幻象。”

>

>??骆养性谨奏

王兴隆长舒一口气,将信纸投入炉中。

数日后,朝廷发布诏书:昨夜雷霆震怒,妖人作乱,幸赖天子德行感召,钟声涤秽,邪祟尽除。为昭示清明,特赦天下轻罪囚犯,减免三辅税赋一年,并在钟楼旁立碑,刻《平乱纪事》,由皇帝亲撰。

碑文末尾写道:

>“世有所谓真伪之争,皆因人心不安。然天下之大,何须拘泥一姓一家?惟行仁政者,乃得天命;惟恤民者,可称真主。钟声可乱耳目,唯实绩能定乾坤。”

民间渐渐平静,“白发王”之说转为茶余谈资,偶有狂徒借此煽动,皆被监察院swiftly查办。

半年后,南方传来消息:一名自称“建文嫡孙”的道士在杭州聚众讲经,宣扬“复辟正统”,听众数千。官府将其逮捕审讯,却发现此人原是戏班出身,曾扮演过建文帝角色,因入戏太深,竟真以为自己是皇族后裔。

王兴隆得知后,未加惩处,反赐其一笔银两,命其编排一部《建文南渡记》,在全国巡演。

有人不解,问他为何宽恕疯言乱语之人。

他答:“谎言最怕曝光,信仰最怕演绎。让他演吧,演得越多,百姓就越明白,那不过是故事罢了。”

又一年冬,小玉随流民返乡,临行前来辞别。王兴隆亲自送她至宫门,递还那块碎瓷片。

“你还记得我对你说的话吗?”他问。

小玉点头:“好好留着,将来会明白它为什么重要。”

“现在你可以明白了。”王兴隆微笑,“这块瓷片,来自一座倒塌的庙宇,庙里供奉的不是神佛,而是无数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们没有名字,没有记载,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所谓的‘龙纹’,不过是匠人随手刻画的花纹。但它之所以珍贵,是因为有人愿意为之牺牲,为之相信。”

小玉怔怔地看着他,忽然问道:“那你……真的是皇帝吗?”

王兴隆仰头望天,雪花落在他眼角,融化成一滴水。

“我不知道。”他轻声道,“但我知道,当我穿上这件龙袍的时候,我就必须像皇帝一样思考,像皇帝一样承担。至于原本是谁……也许不重要了。”

小玉走了,带着碎瓷片和一个模糊的答案。

多年后,她在江南开了一间学堂,教孩子们读书写字。每当讲到“兴平中兴”这段历史,她总会拿出那块瓷片,放在讲台上,说:

“真正的帝王,不在金銮殿上,而在每一个选择善良的人心里。”

而北京城的钟声,依旧每日准时响起。

有时人们会问:那晚的地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没人说得清。

只有老宫人在整理档案时,偶然翻到一页残页,上面写着一行小字:

>“转轮第七代实验体失败。意识融合度不足百分之三十。建议重启计划,寻找更适合的容器。”

>

>落款日期:崇祯十七年五月初六。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许久,最终轻轻合上册子,吹熄了灯。

窗外,钟声悠悠,一如往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