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宋檀记事笔趣阁 > 1724 燕平都能(第1页)

1724 燕平都能(第1页)

霍雪莹想跳槽很久了。

以前单身,忍忍也就算了,但现在谈了恋爱,跟男朋友相处的时间本来就不多,抠门老板总想一个人当三个人用,加班也越发多了。

但像她这样专业技能不突出的,跳来跳去,其实遇到的。。。

少年名叫陈默,十二岁,住在城市边缘一栋老旧居民楼的六层。他父母离异多年,母亲远走南方打工,父亲酗酒成性,整日瘫在沙发上喝劣质白酒,电视声震天响。家里没有温暖,只有霉味和争吵的回音。他习惯了沉默,像他的名字一样,不哭、不闹、也不说话。

那枚金种是他在垃圾堆旁捡到的??准确地说,是它自己滚出来的。那天傍晚,暴雨刚停,他放学路过巷口的废品站,一道闪电劈过天空,紧接着,地面微微颤动了一下。他脚下一滑,摔进泥水里,手撑地时却摸到个硬物。拾起一看,是一粒泛着金属光泽的种子,表面布满细密纹路,像是某种古老文字缠绕而成。

他本想扔掉,可就在指尖松开的瞬间,那颗种子轻轻跳了一下,仿佛有心跳。

他带回家,鬼使神差地放进窗台那个干裂的花盆里,浇了半杯自来水。三天没动静。他几乎忘了这事,直到那个梦。

梦里,他站在一片无边的黑土地上,头顶星河翻涌,脚下泥土温热。一个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不是用耳朵听见的,而是直接在骨头里响起:

>“孩子……回来啦?”

那声音苍老又温柔,像极了外婆??那个在他三岁时就去世的女人。他从未记得她的脸,但那一刻,他竟清晰看见她蹲在田埂边,撩起衣角擦他额头的汗,嘴里哼着一段调子古怪的歌谣。

他惊醒,枕头湿了一片。窗外晨光初现,而花盆中的土,正缓缓拱起一个小包。

陈默屏住呼吸,凑近去看。那土壳裂开一道缝,一株嫩芽探出头来,通体透明如水晶,叶脉中流动着金色的光。更诡异的是,每当他靠近,叶片便微微摆动,像是在回应他的呼吸节奏。

他伸手想碰,芽尖忽然一闪,投射出一段影像:

一位穿粗麻布衣的老妇人跪在山野间,将一粒同样的金种埋入土中,口中念道:“传于有缘,守于心诚,待其发芽之时,便是根语再启之日。”

画面一转,是无数类似的场景??沙漠、雪原、海岛、高原……每一处都有一人独自种下金种,而后离去,仿佛完成某种仪式。

陈默看得呆住。等他回神,影像已消失,只余下那株小苗静静摇曳。

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但他知道,不能让父亲发现。

第二天上学途中,他绕路去了图书馆,在生物区翻找“发光植物”“逆龄生长”之类的关键词。毫无收获。倒是管理员阿姨注意到了这个常来蹭空调却不爱说话的孩子,主动递给他一本旧书:“你要是感兴趣,可以看看这本《民间药草志》,虽然偏门,但有些记载挺奇的。”

书页泛黄,封面手写着“宋檀辑录”四个字。

他翻开第一页,心脏猛地一缩??上面赫然画着一株九叶灵芝,旁边标注:“返祖型,唯心诚者可见,主通地脉,唤沉声。”

而在注释栏里,有一行小字:“若见金种生芽,切勿惊惧,此为‘归途引’,示彼已听见。”

他手指颤抖着往下翻,整本书几乎都在讲一种叫“根谱”的神秘体系,提到了青山坳、第七号穴、共耕志愿者……还有一个人名反复出现:林小满。

“她是谁?”他问管理员。

女人怔了怔,“你说林小满?新闻上那个不要工资的生态顾问?听说她去过非洲、南美,专门教小孩子趴在地上听土里的声音。去年还在云南带着一群留守儿童复原了一整套失传的采药调。”

陈默默默记下这些信息。当天夜里,他打开手机,在搜索框输入“林小满青山坳”。

网页跳出一则三年前的报道:《少女联合国演讲震动全球,一颗种子重启文明对话》。配图中,一个穿青布衫的女孩站在发言台前,手中托着一颗金光流转的种子,背景是动态地球模型,九十七个光点连成网络。

他盯着那张脸看了很久,忽然觉得,她在看着自己。

而就在那一瞬,窗台上的幼苗轻轻晃了晃,叶片折射出一道微光,恰好照在他手机屏幕上,覆盖住了林小满的眼睛。

他闭上眼,听见心底有个声音说:**你也被选中了。**

但他知道,不是“选中”,而是“认出来”??就像宋檀说的那样。

接下来的日子,他开始偷偷观察这株植物。它长得极慢,每天只长一丝,但从不枯萎。奇怪的是,每当他情绪低落时,它的光芒就会变暗;而当他安静下来,把手掌贴在花盆外壁时,光又会重新亮起。

有一次,父亲醉酒回家,一脚踢翻花盆。泥土洒了一地,芽却被他死死护在掌心。他跪在地上,抱着那点微光,眼泪砸下来。那一夜,他梦见自己走入一座巨大石室,墙上刻满了会动的图腾,中央悬浮着一本无字之书。书页翻动,浮现出一行字:

>“听不见的人,终将被遗忘。

>听得见的人,必负其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