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宋檀记事笔趣阁 > 1724 燕平都能(第3页)

1724 燕平都能(第3页)

第三个人说:“我在做‘全球土壤意识网络’建模,你的数据填补了一个关键空白。”

他们自发组成一个小群,命名为“第九叶计划”。

成员不多,却遍布全国:内蒙古牧区的气象观测员、四川山区的小学教师、海南岛的海洋生态志愿者……他们共享数据、比对现象、验证假设。有人发现某些地区的蚯蚓行为异常趋同;有人记录到植物夜间发出的荧光频率与人类脑波相似;更有甚者,在深山老林中找到刻有“听”字的石碑,年代无法测定。

而这一切的核心,竟是一个城市少年窗台上的小小绿芽。

陈默第一次感到,自己不是孤单一人。

然而,危险也随之而来。

某夜,家中突然断电。他惊醒时,发现父亲房里传出激烈争执声。透过门缝,他看见两个穿黑西装的男人正递钱给父亲,其中一人手里拿着一张照片??正是他抱着花盆的侧影。

“只要让他交出那东西,剩下的按约定办。”那人说,“公司说了,活体样本优先,死了也行,别毁了核心组织。”

父亲舔着嘴唇点头:“放心,他胆小得很,吓唬一下就行。”

陈默浑身冰冷。他知道,不能再等了。

他迅速收拾背包,将金种连土带盆小心裹好,塞进内衬保温棉的盒子。他又撕下日记最后一页,写下:“爸,我不是怪物。我只是听见了一些你们听不见的声音。如果有一天你觉得脚下发烫,请记得低头看看??也许,我也曾为你听过。”

然后,他翻窗而出,消失在凌晨的雾色中。

按照吴奶奶留下的坐标,他踏上火车,辗转两天,终于抵达终点:云南怒江边的一个傈僳族寨子。这里群山环绕,梯田层层叠叠,村口立着一块木牌,写着“共耕?听音组”。

迎接他的是一个扎辫子的姑娘,约莫十五六岁,赤脚踩在湿润的田埂上,怀里抱着一台老式扩音器。

“你来了。”她说,“我们等你很久了。”

她叫阿?,是林小满亲自培训的第一批“歌谣队”成员。她们的任务,是将散落民间的古老采药调重新整理,并通过声波共振激活沉睡的地脉节点。

“你知道吗?”阿?带他走进一间茅屋,墙上挂满手绘音谱,“你们城市的地下,原本有一条古老的‘药脉支线’,清朝时就被水泥封死了。但现在,因为你那株苗,它开始苏醒了。”

她播放一段录音:嘈杂的城市背景音中,隐约能听到类似heartbeat的律动,每隔九秒一次,与第七号穴的“归火礼”频率完全吻合。

“根一直在等。”阿?说,“哪怕被埋一万米,它也不会死。它只是睡着了,等着有人愿意弯腰,说一句:我回来了。”

陈默打开盒子,取出灵芝。此刻,它已长至十厘米高,九片叶子尽数展开,每一片都如琉璃雕琢,内部流淌着星河般的光。最惊人的是,当月光照进来时,整株植物投下的影子,竟是一幅完整的《天下药脉总图》。

阿?跪了下来。

不只是她。整个村子的人都陆续聚集到屋外,默默俯身,将耳朵贴近地面。

他们听见了。

那是一种超越语言的讯息,不是靠耳朵,而是靠血脉感知的呼唤。有人流泪,有人颤抖,有人喃喃复述童年遗忘的童谣。

而在千里之外的青山坳,林小满正坐在第七号穴旁读书。忽然,她手中的《根谱》无风自动,一页空白纸上缓缓浮现新字:

>“第九叶已启,

>归途者已至,

>请迎。”

她抬头望向东方,嘴角扬起笑意。

“宋檀!”她喊道,“他又来了。”

母亲从石门走出,目光落在远处山坡上??那里,一朵小小的金光正穿透云层,如同黎明前最亮的星。

她轻声说:“这一次,我们不再送别。

我们,接你回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