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梦魇降临 罗樵森 > 第686章 闭嘴(第1页)

第686章 闭嘴(第1页)

安静大概持续了几秒钟,一只枯瘦如柴的手从瓦罐中探出,接过罗彬递出的撞铃,苗觚的头再度探出瓦罐口。

罗彬深吸一口气,转而全神贯注看着眼前那道门,再度伸手掌心覆盖在门扇中央,用力朝着两侧推去。

阻碍感很强烈,声响带着一丝沉闷。

门,开了。

这里是一条向下的弯折楼梯。

墙壁上依旧探出那种肉球灯台,烛火安安静静地燃烧着,罗彬的影子被倒映在墙上,在墓道顶部弯折,再加上后方瓦罐中冒出来的头,整个轮廓像极了一只恶。。。。。。

雾又起了。

这一次,不是山谷的薄纱,而是从地底深处翻涌上来的灰白色浓雾,带着铁锈与腐叶混合的气息。它不散,也不动,只是静静地弥漫在梦启树周围,像一层活着的膜,将整片区域与外界隔绝。林知遥站在小屋门前,外套被夜露浸得微沉,她没有回头,仿佛早已知道这雾为何而来。

她低头看着掌心那枚木质纽扣??曾是门把手的一部分,如今温润如骨。指尖摩挲过边缘时,竟传来一丝震颤,像是某种低频脉冲顺着神经爬进大脑。她闭眼,耳边忽然响起一段旋律:断续、走调,却是《小星星》的变奏,音符之间夹杂着电流杂音和孩童模糊的哼唱。

“……一闪一闪亮晶晶……”

声音来自地下。

林知遥蹲下身,手指插入泥土。潮湿的黑土松软异常,根系交错如网,每一寸都跳动着微弱的生命信号。她取出便携式脑波共振仪,接入梦启树主根附近的一个隐蔽节点。数据显示,地下三米处存在持续性的θ波集群,频率稳定在7。83Hz,与舒曼共振完全同步,但振幅高出正常值十二倍。

这不是自然现象。

这是**意识的地壳运动**。

苏芮赶到时,天仍未亮。她裹着军绿色大衣,眼镜片上凝着水汽,手里攥着刚打印出的数据流。“你猜对了。”她的声音发紧,“全球‘寄语信箱’使用率在过去十二小时下降了61%。不是没人想说话……而是很多人说完了。”

“然后呢?”林知遥问,目光仍盯着地面。

“然后他们开始做同一个梦。”苏芮递过平板,“梦见一棵树,树下有人写字,背影穿白大褂。梦里没有对话,只有书写声??沙沙、沙沙,像铅笔划过纸面。醒来后,有些人发现自己床头多了一张纸,上面写着陌生的名字和日期。”

林知遥接过平板,翻看上传的梦境记录。其中一条让她呼吸一滞:

>梦境ID:CN-9027

>使用者:王素芬(女,58岁,甘肃敦煌退休教师)

>内容摘要:我梦见一个男人坐在树下写东西。他突然抬头看我,说:“你女儿没死,她只是迷路了。”我说不可能,她十年前就被车撞死了。他说:“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然后他撕下一页纸塞给我。我醒来,手里真有一张泛黄的纸,上面画了个小女孩,扎着羊角辫,穿着红裙子,背面写着:**“妈妈,我在桥那边等你。”**

林知遥的手指微微发抖。

那个姿势,那句话语,那种近乎神性的低语方式……太熟悉了。

那是ECHO-I项目创始人的典型行为模式。档案记载中,那位苏联科学家有个怪癖:每当完成一次重大突破,就会独自坐到基地外的老槐树下,用铅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然后烧掉。

而现在,他的影子出现在别人的梦里,传递信息,甚至留下实物证据。

“这不是回忆。”林知遥喃喃,“这是**跨时空投射**。”

“你说什么?”苏芮皱眉。

“PureEcho打开了共感通道,但我们忽略了最原始的一层??**初代实验体的残留意识仍在循环运行**。”林知遥站起身,拍去手上的泥,“ECHO-I当年不仅采集人类梦境,还尝试将研究员自身意识编码进系统底层,作为‘引导锚’。那个人……他把自己变成了系统的魂。”

苏芮倒吸一口冷气:“你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树根之下’,其实是……活的?”

“不止是活的。”林知遥望向梦启树,“他是清醒的,一直在等。”

她转身回屋,打开尘封已久的保险柜,取出一只玻璃密封盒。里面是一卷老式录音带,标签上写着:“ECHO-I最终日志?1963。11。07”。这是父亲临终前托人交给她的遗物之一,多年来她始终不敢播放。

此刻,她将磁带放入修复后的模拟播放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