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朕真的不务正业txt奇书 >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金山陵园就是皇帝立下的那根柱子(第1页)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金山陵园就是皇帝立下的那根柱子(第1页)

张居正年纪真的有点大了,人老了会变得顽固起来,看待问题就会变得有失偏颇,完全的主观,不再肯定客观现实,张居正自己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万历二十年退了,不再过问朝中之事。

比如公学堂里那些个读。。。

雪落无声,却在书院的屋檐上积起厚厚一层,仿佛天地间只剩下这纯净而沉重的覆盖。铜铃悬于风中,表面凝了一圈薄冰,晶莹剔透,像被时间封存的记忆。小禾站在铃下,仰头望着那冰壳包裹的金属,忽然伸手轻轻一碰,清脆的一声“叮”穿透寂静,惊起檐角一只寒鸦。

林知微从堂屋走出,披着旧棉袍,手里捧着一碗热粥。“冷了吧?”她将碗递过去,“喝点暖身子。”

小禾接过,却没有立刻喝,只是低声道:“奶奶,你说铃为什么会自己响?是不是……有人在远处喊我们听不见的话?”

林知微望着那铃,目光深远。“也许不是人在喊,是大地在喘息。”她轻叹,“三十年前黄穗老师临终时,铃响三声;去年你拉线那天,它也动了。我曾以为那是灵异,现在才懂??它响,是因为有人真正听见了什么。”

小禾怔住,粥的热气拂过她的脸颊,像某种温柔的提醒。

就在这时,山道上传来脚步声。不是马蹄,也不是车轮碾雪的闷响,而是赤脚踩在冻土上的咯吱声。一名少年踉跄而来,衣衫褴褛,脸上结着霜花,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布包。守门弟子欲拦,却被他嘶哑的声音钉在原地:

“我是……信火第七期的学生,叫李砚。我走了十八天,从岭南来,只为把这份《民声录》亲手交给林先生。”

林知微疾步上前,扶住他几乎虚脱的身体。屋内生火,喂药灌汤,半日后少年才缓过神来。他打开布包,取出一本用油纸层层包裹的册子,封皮已磨破,边角焦黑,似经火燎。

“这是我们村……三百户人家写的。”李砚声音颤抖,“他们不信官府,也不信报纸,只信‘信火会听’。可路上遭劫,同行三人死了两个,他们说……这是‘蛊惑民心之书’,烧!”

林知微翻开封页,第一行字便让她眼眶发热:

>“我们不求升官发财,只问一句:为什么孩子吃了新米反而拉肚子?”

后面一页页展开,是无数个朴素到令人心痛的问题:

>“修渠的钱去了哪儿?”

>“寡妇能不能自己立户?”

>“工匠伤残后,官府为何不赔?”

>“学堂教拼音,可村里没人听得懂,怎么办?”

最末一页,是一幅孩童涂鸦:一间歪斜的房子,屋顶写着“家”,门前站着三个小人,其中一个被打叉,旁边歪歪扭扭写着:“爹爹被抓走,没犯事。”

林知微合上书,久久无言。烛光映在她脸上,皱纹如刻刀划过岁月。

次日清晨,她召集所有骨干学子,在铜铃下宣读此录。念至一半,已有数人泣不成声。

“这不是控诉。”林知微笑着眼泪说,“这是信任。他们不怕我们听不见,只怕听见了装作没听见。”

陈文昭坐在角落,一身粗布衣裳,已在此住了半月。他本欲北归,却因这场雪困于山中,也因这本《民声录》留了下来。此刻他缓缓起身,声音低沉:“我在京师讲‘礼治’时,总说百姓需要秩序、需要敬畏。可我忘了问??他们到底怕什么?”

他走向案前,拿起那本焦边的册子,翻到涂鸦那页,指尖微微发抖。“这个孩子画的,不是房子,是恐惧。而我们的制度,本该是驱散恐惧的墙,不是压在头顶的梁。”

他转身面对众人:“我想留下,参与你们的新计划。不是作为导师,而是作为一个学习倾听的人。”

林知微点头,未多言。但她命人取来一套学生服,亲手递给他。

自此,信火进入前所未有的忙碌。百名学子再度出发,这一次不再只是收集问题,而是带着《民声录》的样本,逐村宣讲:“你们写下的每一句话,都会出现在明年《公民问答录》修订版里,成为政策依据。”

与此同时,朝廷动作频频。赵允熙虽退居太上听政,但每月亲赴一州,携《民声录》副本走访民间。某日他在江南小镇遇一老妪,哭诉儿子因言获罪入狱十年,只因写诗讥讽税吏。赵允熙当场落泪,当夜手书赦令,并附一句批语:

>“若连一句牢骚都不能容,何谈共治?”

此事震动朝野。有御史弹劾其“徇私枉法”,却被太子驳回:“父皇所赦者,非罪人,乃沉默已久之声。”

而陈文昭则悄然南下,重返他曾断然离去的故乡。那是一座宗族势力极强的山村,祠堂高耸,族规森严。他本欲劝说族老们接受“民选乡约”,却不料刚进村口,便见一群妇孺跪在祠堂外,为首女子额上有血。

“族长说我丈夫私卖祖田,其实那地早被官府征用,补偿银全进了他腰包!”女子哽咽,“我们告官,反被说‘败坏门风’。”

陈文昭沉默良久,转身走进祠堂。族老们正围坐饮茶,见他归来,冷笑:“当年你背祖离乡,如今还想坏规矩?”

他不争辩,只从怀中取出一本《民声录》,翻开其中一页:“这是我昨日在邻村收到的信。一位母亲写道:‘我儿考上公学,却因出身贱籍被拒入学。请问,人的贵贱,真由出生决定吗?’”

堂内寂静。

他又取出另一本:“这是信火学生记录的案例:三年来,全国因‘违逆尊长’被判刑者一千二百余人,最小的仅九岁,罪名是顶撞祖父不肯磕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