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处,代价确实不菲。但是,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
“西斯公司是全球知名的老牌制造企业,他们不光有技术实力,还有一套成熟的,遍布欧洲乃至全球的销售渠道。”
“这笔无形的资产,将为我们奉机的产品打开欧洲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创造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我们认为,这是值得的。”
刘清明这下彻底明白了。
“你们准备连同他们的品牌,一起收购?”
“对!”陆荣炳的眼中闪着光,“我们准备在收购完成后,在德国组建一家新的,由奉机集团全资控股的西斯分公司。利用他们原有的品牌影响力和成熟的销售渠道,迅速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打开局面。”
这是一个极具野心,也极具魄力的全盘方案。
从技术,到人才,再到品牌和渠道。
他们想要的,是整个西斯公司。
刘清明发现,自己能想到的问题,陆荣炳和他的团队,基本上都已经想到了,并且给出了应对方案。
他能补充的,已经不多。
“陆厅,您基本上说服我了。”
刘清明拿起桌上的材料,轻轻拍了拍。
“我只有一个提醒。”
“如果你们对这次收购势在必得,那么在谈判的过程中,也一定不要只和他们一家谈。”
“甚至,眼光不要只局限在德国。”
“德国的那些老牌工业家族和企业,很容易抱团取暖,一致对外。”
陆荣炳的眼睛瞬间亮了。
他激动地身体微微前倾。
“刘处,您的意思是……您赞同我们的方案?”
“我个人倾向于接受。”刘清明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但我希望,你们能在最终的谈判中,尽力把价格谈下来。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
得到刘清明的首肯,陆荣炳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刘处,您放心!这一点我们也想到了。德国这些企业,确实像您说的那样,在抱团。给我们的条件,非常苛刻。”
他话锋一转,带上了一丝忧虑。
“而且,我们的竞争对手,还包括了两家美国公司。”
“他们的出价比我们低,但是在当地的游说能力,比我们强太多了。”
刘清明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
“那就转移视线,声东击西。”
“我的建议是,你们可以去北欧,给他们找几个竞争对手。”
陆荣炳一怔:“北欧?芬兰?”
“还有瑞典。”刘清明补充道,“你们可以立刻派人飞过去,跟那边的机床企业接触。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就说德国人要价太高,我们准备考虑其他国家的替代方案。然后,看看西斯公司那边的反应。”
陆荣炳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实权副处长,一时间有些失神。
这些纵横捭阖的商业谈判技巧,从一个部委干部嘴里说出来,竟然如此自然。
“刘处……您,您怎么这么会啊。”他憋了半天,冒出这么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