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隆万盛世精校版TXT > 1578虎蹲炮发威(第2页)

1578虎蹲炮发威(第2页)

冬去春来,察心司陆续上报新线索:福建沿海渔民反映,有“海仙庙”发放“避浪符”,实则掺入微量鸦片,使人产生“神灵护体”幻觉;陕西某县令承认,他曾默许“定心道”传播,因其信徒从不闹事,还能主动修路缴税;更骇人听闻的是,在辽东军屯区,竟有军官利用战阵伤亡制造“英魂显灵”假象,借以提振士气,实则长期对士兵施用含蟾酥的“壮胆丸”,导致多人战后精神失常。

阿菱亲自带队北上辽东。抵达当日,正值一场祭祀仪式。数百士兵列队跪拜,前方高台上,一名身披赤袍的“通灵师”手持铜铃,口中念念有词,声称阵亡将士魂魄归来,愿保全军平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甜腻香气,正是“三迷散”的变种配方。

她未带兵卒,只携两名医官缓步上前。守卫欲阻,她亮出鎏金令牌:“奉旨察心,百官回避。”

通灵师见势不妙,欲逃。冷素云早有准备,命人封锁出口。阿菱当众拆穿其骗局,命医官当场检测香炉残烬,果然检出致幻成分。她转身面向士兵,高声问道:“你们真的看见了亡魂吗?还是只是闻到香味后,想起了死去的兄弟?”

无人应答,但许多人低头垂泪。

“我想念他们。”一名老兵终于开口,“可我不想被骗。”

阿菱点头:“记住这份想念,也记住今天的清醒。真正的纪念,是活得明白。”

事后,涉案军官被革职查办,通灵师押解进京受审。但阿菱并未就此罢休。她向兵部提交《军中精神干预禁令》,建议严禁任何形式的宗教式洗脑训练,并设立“军心监察员”职位,由察心司派驻各营,定期检测官兵心理状态与用药安全。

此举引发朝中激烈争议。有武将怒斥:“此乃削我军魂!”也有文臣担忧:“过度防备,反致猜忌横行。”

皇帝召见阿菱,问:“卿之所为,是否太过?”

她答:“陛下可知,最可怕的军队不是无纪律的乱兵,而是被虚假信念驱动的死士?他们不怕死,因为他们以为自己已在‘天命’之中。一旦失控,祸尤烈于流寇。”

皇帝默然良久,终允所请。

与此同时,访民组传来惊人发现:在云南与缅甸交界处的原始密林中,一座被称为“雾隐寨”的村落,竟保存着一套完整的“影嗣”传承体系。不同于以往的隐秘祭坛,这里的孩子从小接受系统教育??但他们学的不是算术与历史,而是如何通过冥想连接“星母意识”,如何辨别“天启梦境”与普通幻想,如何用特定音节召唤“守护灵”。

更可怕的是,这套体系由一位自称“继光先生”的学者主持,此人精通天文、医药、心理学,竟能结合现代知识包装古老迷信。他教导弟子:“科学只是工具,信仰才是目的。牛顿研究炼金术,爱因斯坦谈论宇宙意志??伟人最终都会走向神坛。”

阿菱读完报告,背脊发凉。她意识到,敌人已不再躲在废墟与山洞中,而是穿上文明外衣,混入启蒙洪流,试图以“高级迷信”取代粗鄙邪教。

她立即召集四路骨干,宣布启动“破镜计划”:由测星组模拟“星母信号”频率,制造虚假天象诱导对方暴露联络网;访民组派遣双面间谍潜入雾隐寨,收集教学实录;验药组研制反制药物,阻断致幻成分吸收;查档使则全力追查“继光先生”真实身份。

行动持续半年。终于,在一次虚拟“极光异兆”引发寨中集体祷告之夜,潜伏人员拍下关键影像:数十名成年人围绕火堆旋转,口诵咒语,手中握着连接简易脑电仪的金属环??他们在用科技手段测量“通灵感应强度”!

数据分析显示,所谓“感应”,实为强烈集体暗示下的生理反应,与癫痫前期症状高度相似。更重要的是,调查人员顺藤摸瓜,查明“继光先生”原名陆明远,竟是十年前失踪的钦天监副丞!此人曾参与修订《大统历》,因主张“星辰影响命运”遭贬黜,后流落西南,竟自创“新星教”,宣称要“以科学复兴玄学”。

阿菱亲自带队围捕。当特遣队冲入山寨实验室时,陆明远正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一幅动态星图,标注着未来十年全球可能爆发社会动荡的地区。“你看,我不是疯子。”他冷笑,“我只是比你们更早看清:人类需要神话才能团结。你们给不了,我就来给。”

“你给的是枷锁。”阿菱冷冷道,“你以为你在创造信仰,其实你在剥夺选择。一个不能自由怀疑的世界,哪怕再‘和谐’,也只是精致的牢笼。”

陆明远被押走那夜,阿菱独自坐在山寨最高处,望着满天星斗。她忽然明白,这场战争永远不会真正结束。只要人性中有恐惧、有迷茫、有对确定性的渴望,就会有人趁虚而入,编织新的谎言。

但她也看到了希望。随行的学生志愿者们正在教寨中儿童唱一首新歌:“星星不会说话,风也不传神谕;你要想知道真相,请翻开书本第一页。”

回到京城后,阿菱将“破镜计划”全案汇编成册,题为《伪智录》,呈送皇帝御览。书中不仅揭露“新星教”骗局,更系统总结了近二十年来各类精神操控模式的演变规律,并提出“认知免疫力”概念:唯有通过持续教育、公开辩论、质疑训练,才能让个体和社会建立起抵御虚假信念的能力。

皇帝阅毕,久久不语。次日早朝,他下诏全国:“自即日起,凡十二岁以上国民,须完成基础‘问思课程’,考核合格者方予户籍认证、科举报名、军籍登记等权利。教材由昭明学会编订,名为《知问书》。”

诏书颁布当日,长安街万人空巷。数百名曾在“醒烛堂”就读的学生自发聚集在昭明学会门前,齐声朗诵《知问书》序言:“吾生有疑,故能求真;心存诘问,方得自由。”

阿菱站在楼上窗前,听着那一声声清澈的诵读,仿佛听见了春天破冰的声音。

夜深人静,她取出珍藏多年的那页残纸??“癸酉重构,未竟之业,七坛尚存其三”。如今,七个祭坛均已查明,三个残党尽数落网,可她知道,“未竟之业”并非终结,而是转移:从实体的坛庙,转入无形的思想战场。

她提笔在纸背添了一行小字:“七坛已毁,心坛方立。光明不靠驱暗,而在播种。”

窗外,一轮新月升起,清辉洒满庭院。远处钟楼传来五更鼓响,那是属于清醒者的晨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