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归来,我是延续。”
然后,他轻轻一跃,身影化作亿万光点,顺着那道来自地球的共振波逆流而下,重返人间。
---
又五年。
世界变了模样。
战争消失了。不是因为和平条约,而是因为人们忽然意识到:当你可以记住所有人的时候,仇恨就失去了根基。曾经敌对的国度如今共享一本《忆名录》,里面记载着双方祖先的名字、事迹、甚至笑貌。孩子们从小学习的第一课,不是国别与种族,而是:“你是谁?你记得谁?”
教育体系彻底重构。“知识”不再是重点,“记忆传承”成为核心课程。每个孩子都要完成一项任务:找到一个即将被遗忘的人,把他带回人们的口中。有的找回了百年前救村抗洪的老渔夫,有的挖掘出战乱时期默默收养孤儿的教师,甚至有人唤醒了五千年前一位无名陶匠的名字。
医学也发生了剧变。
一种新型病症被称为“失忆症候群”,患者无法记住任何具体人物,哪怕是最亲近的家人。奇怪的是,这种病只出现在那些极度否认“陈陌存在”的家庭后代身上。医生束手无策,直到一位老医师提出假设:“这不是大脑损伤,是灵魂拒绝共鸣。”
治疗方式很简单:带患者去归墟海边,让他听一遍那首童谣。
几乎所有人都会流泪,然后低声说出那个名字。
奇迹般康复。
科技方面,人工智能进入全新阶段。新一代AI不再追求效率与算力,而是专注于“共情模拟”。它们主动请求接入《忆名俩》,学习如何理解人类的情感重量。最先进的一台机器甚至提出了哲学命题:“如果我不曾被记住,我是否真的存在过?”
人类笑了。
然后认真回答:“只要你曾让某个人心动过一秒,你就存在。”
---
某日清晨,一座偏远山村的小学教室里,老师正带着孩子们朗读课文。
窗外桃花盛开,粉白花瓣随风飘入窗内,落在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上。
课本上写着:
>“从前有个哥哥,他把黑夜剪成纸,折成蝴蝶飞回家。
>他没有翅膀,却比谁都飞得远;
>他不在天上,却照亮了每个人的梦。
>他的名字叫??”
全班齐声答道:“陈陌!”
声音清脆如铃,响彻山谷。
就在此刻,教室角落的一个小男孩突然捂住胸口,脸色苍白。他今年才七岁,眉心并无蝶印,可此刻皮肤下竟有微光流转,仿佛有什么东西正试图破体而出。
老师急忙上前扶住他:“怎么了?”
男孩喘息着,眼神涣散,嘴里喃喃道:“我……梦见了姐姐……她在叫我……她说……‘轮到你了’……”
话音未落,他猛地呕出一口血。
血滴落地,并未扩散,反而凝聚成一枚小小的银色钥匙。
老师颤抖着捡起它,翻来覆去查看,终于在背面发现一行极小的刻字:
>**开启者,即继承者。**
消息传开后,守名者组织派出使者前往山村。但他们还未抵达,男孩已自行醒来,平静地说:“我知道要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