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为变法我视死如归TXT > 第259章 王小仙 我可真是个好人啊(第2页)

第259章 王小仙 我可真是个好人啊(第2页)

“人赃并获,供词画押。”

“好。”他提笔朱批,“周延年依谋反律斩首,家产抄没,子孙三代不得科举。其余从犯,按情节轻重分别流放、监禁、革职。但??”他顿笔,“凡被动牵连、未实际参与者,一律免罪释放,并发放路费返乡。”

苏兰进言:“如此宽大,恐助长逆党气焰。”

赵昭摇头:“杀一人易,服人心难。我们要让人明白,反对新政可以,但必须用嘴巴,而不是刀枪。只要不流血,就有对话的可能。”

随后,他下令将此案全部卷宗公之于众,并举办“全民法治讲座”,邀请法学专家逐条讲解什么是合法言论自由,什么是煽动叛乱。更有受害人家属登台控诉旧制度下的冤狱惨案,现场数千人落泪。

与此同时,柳素娥率妇女权益巡查使团队深入南方诸省,查处一起特大拐卖案。某县豪强十年间贩卖妇女逾二百人,受害者多为贫困孤女,被伪造成“自愿纳妾”文书。柳素娥亲自审讯主犯,逼供出背后保护伞竟涉及三名省级官员。

她未请示中枢,当即启动“先斩后奏”特权,下令拘捕全部涉案人员,并调集军警封锁该县府库,防止销毁账册。事后查明,该豪强每年向官府行贿白银十万两,用于包揽诉讼、垄断盐铁生意。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

赵昭连夜召见柳素娥。她风尘仆仆,右臂缠着绷带,说是抓捕时受了轻伤。

“你胆子很大。”赵昭看着她。

“职责所在。”她直视帝王双眼,“如果每次都要等您批复,那等来的只会是一具尸体。”

赵昭沉默片刻,忽然起身,从柜中取出一枚铜质勋章,正面刻着“为民执剑”四字。

“这是第一枚‘正义之盾’奖章,授予你。另外,即日起扩建巡查使体系,增设‘反贪特别行动组’,直属你指挥,编制五百人,经费单列,可跨境调查。”

他缓缓说道:“我知道你们会被人恨。但记住,真正的勇气,不是不怕死,而是明知会被恨、被诅咒、被暗杀,仍然选择做正确的事。”

九月重阳,秋高气爽。全国首次“公民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代表由各地村社推选产生,共三百六十人,涵盖农民、工人、教师、医生、商人、僧侣、女工、退伍士兵,甚至包括两名盲人按摩师和一名聋哑邮递员。

会议持续七日。有人痛陈地方官欺压百姓,有人建议增加乡村诊所数量,还有退休老兵呼吁提高阵亡将士抚恤金。赵昭全程列席,不做演讲,只拿笔记下每一条意见,并当场指定相关部门限时答复。

最后一天,一位来自岭南的黎族少女站起来发言。她叫阿禾,正是当年女子师范第一批毕业生之一,如今已在山区任教五年。

“陛下,”她声音清亮,“我们在山上建了十所流动学堂,孩子们轮流走读。但他们最想要的不是课本,而是一面镜子。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自己的脸。”

全场寂静。

“我们请求,在每个教学点配备一面玻璃镜。不大,只要能让孩子们看清自己就行。因为只有看见自己,才会相信自己值得被尊重。”

赵昭站起身,深深鞠躬:“你的请求,我批准了。不仅如此,我要在全国每一所学校、卫生所、派出所、火车站,都挂一面镜子。让它提醒每一个人:你很重要,你不该被忽略。”

散会当晚,赵昭独自登上皇宫钟楼。夜风拂面,星河璀璨。远处,电灯如萤火连成片,那是新建成的工业区;近处,胡同里传来孩童背诵《民法通则》的声音:“公民权利平等,不论男女,不分贵贱……”

他取出怀中那半片破碎玉佩,轻轻摩挲。

二十年前的血仇尚未完全清算,前方的阻力依旧重重。保守派暗中串联,外国势力虎视眈眈,财政赤字仍在扩大,干旱蝗灾时有发生。但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变了。

民心醒了。

第二天清晨,诏书颁行天下:

自明年始,废除“陛下”“圣上”等称呼,官方文书一律称“国家主席赵昭”;百姓见面不必跪拜,可行握手礼或鞠躬礼;学校教材删除“君权神授”章节,改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同时宣布启动“十年教育振兴计划”:投入相当于三年军费的资金,新建一万两千所乡村小学,培训八万名基层教师,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免费入学。特别强调:“女童入学率不得低于男童,否则县长就地免职。”

诏书末尾写道:

“我不是救世主,也不需要崇拜。我只是一个赶路人,恰好走在了时代的前面。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在雪地里教书的老师,是在洪水中扛沙袋的母亲,是在法庭上为陌生人辩护的律师,是在工厂里改进机器的工人。

变法之路,始于觉醒,成于坚持,归于平凡。

愿我们共同建造一个这样的国家??在那里,每个孩子都能照见自己的脸;在那里,每个人都有权利说出‘我不服’;在那里,正义不必等待帝王恩赐,而是像空气一样自然存在。”

风起东方,万象更新。

赵昭站在窗前,望着初升的朝阳,嘴角浮现一丝笑意。

他知道,这场变革,再也无法回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