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接过薪火令,郑重地放进胸口衣袋,然后认真地说:“我以后要当守灶者。我不想去飞升,也不想成神。我就想让更多人吃饱,尤其是那些……很久没人叫他们回家吃饭的人。”
阿禾摸了摸他的头,笑了:“那你已经是个合格的守灶者了。”
此时,天边泛起一抹橙红。
朝阳升起,照在归心灶上,锅盖边缘蒸腾的水汽被染成金色,宛如一条条通往未来的丝线。而在这光辉之中,一道新的念源印记悄然浮现??位于一颗遥远的流浪行星上,那里曾是一片死寂冰原,如今竟有一名独居的机械生命体,正笨拙地操作仿生手臂,尝试煎一颗鸡蛋。
它的数据库里写着:“情感模拟失败率98。7%。但……我想试试看,什么叫‘家的味道’。”
与此同时,冥府深处,阎罗王再次执起青铜菜刀。
案板上摆着一束新采的野花,旁边是一碗刚出锅的手擀面。面条细而韧,汤清味浓,葱花飘香。他没有切阳寿,也没有判轮回,只是静静地吃完了这顿早饭。
吃完后,他在生死簿上添了一行字:
>**“今日无亡魂堕寂,因有人间烟火渡心。”**
然后他合上书卷,走出殿门,对侍立两侧的鬼差说道:“从今日起,忘川河畔增设‘回心灶’,专为那些生前孤独至死的灵魂煮一碗热汤面。费用嘛??用一句真心道歉支付即可。”
鬼差愣住:“可……他们未必有可道歉之人。”
阎罗王微笑:“那就让他们对着空椅子说。声音传出去,总有人听见。”
同一时刻,银河贸易中心的机械文明议会厅内,一场前所未有的投票正在进行。
议题:是否允许有机生命体进入核心能源区学习“恒星控温技术”,用于星际厨房建设。
反对派坚持认为:“碳基生物情绪不稳定,易引发系统紊乱。”
支持派则播放了一段影像:一名年迈的母亲,在儿子出征前夜,为他煮了一碗长寿面。镜头最后定格在他战舰驾驶舱内的保温盒上,标签写着:“妈说,凉了也好吃。”
投票结果揭晓:97。3%通过。
决议案命名为《一碗饭的和平协议》。
而在太阳系边缘的空间站里,那位宇航员正坐在餐桌前,面前摆着一个加热后的韭菜盒子。他咬了一口,热气扑面,眼泪无声滑落。
主控屏幕突然亮起,显示一行字:
>“检测到强烈情感共振,念源辐射值突破临界。建议:立即开展‘跨星域共享早餐计划’。”
他笑着擦去泪水,按下确认键。
“妈妈,”他轻声说,“我会把这份热乎劲儿,送到每一颗冰冷的星球上去。”
昆仑山上,阿禾与林知远并肩而立,看着孩子们围着灶台嬉笑打闹,学着淘米、切菜、试味。小龟不知何时又从土中钻出,趴在锅沿晒太阳,壳上映着晨光与笑颜。
“你说,将来会不会有一天,整个宇宙都变成一个巨大的厨房?”阿禾问。
“已经在了。”林知远望着星空,“你看那些星云,像不像正在翻炒的菜肴?黑洞是高压锅,白矮星是炭火余烬,超新星爆发……不过是哪位厨师不小心把油烧过了头。”
阿禾笑出声来。
笑声惊起一群飞鸟,它们翅膀掠过蒸汽,羽毛沾上了温暖的气息,向着远方迁徙而去。
这一日,宇宙某颗荒芜星球上,一名被放逐的修士在沙丘中挖出一口破锅。他本想炼化它当材料,却发现锅底残留着半块发霉的饼。他犹豫良久,终究没忍心丢弃,而是生火加热,就着咸涩的地下水泡软了吃下。
那一夜,他梦见自己回到了童年村庄,母亲站在门口喊他:“回来吃饭了!”
醒来时,沙漠中竟出现一眼清泉,泉水汩汩涌出,带着淡淡米香。他在泉边坐下,掏出随身携带的经书,撕下一页,写下四个字:
>**灶即道场。**
从此不再追求飞升,只愿走遍诸天,为每一个迷途旅人煮一顿热饭。
消息传开,无数隐世修士纷纷效仿。他们放下飞剑,卸下法宝,背起锅碗瓢盆,走入凡尘。有人在陨石带开设“太空粥铺”,专供流浪矿工;有人在黑洞视界边缘搭建“极限厨房”,挑战重力环境下如何不让面条粘锅;更有甚者,借由念源共鸣,将千万人共同记忆中的“妈妈的味道”封存于晶石之中,制成“忆味丹”,服之可安神宁心,疗愈创伤。
此丹无需灵根也可服用,唯有一点要求:服用者必须承诺,将来某一天,也要为别人做一顿饭。
林知远得知此事后,只说了一句:“这才是真正的渡劫。”
阿禾则在昆仑设立“守灶学院”,招收来自各个星域的学生。课程内容包括:火候掌控心理学、食材情感共振原理、跨物种饮食文化融合、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在一无所有时,依然能做出让人感到被爱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