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方舟抵达目标星云。他们在中心地带建立第一座跨物种共食之城??名为“一碗”。城中无货币,无等级,唯一的交易方式是分享一顿亲手做的饭。外来者若想定居,必须先为十个人做饭,并获得一句真诚的“谢谢”。
十年间,“一碗”城人口突破百万,涵盖七十三个智慧种族。最令人称奇的是,不同生理结构的生命竟能通过“共食仪式”实现深度理解。例如,一种以辐射为食的能量生物,在参与一次家庭聚餐后,首次体验到了“牵挂”的感觉;而一向冷漠的晶体族,则在尝过一碗手工拉面后,集体决定放弃永生计划,转而学习如何养育后代。
哲学家称此为“味觉共情”,并提出新理论:“进食不仅是生存行为,更是文明之间的翻译器。”
然而,并非所有地方都接受了这份温暖。
在宇宙另一端,一个名为“净理教”的极端组织崛起。他们坚信情感是熵增之源,主张彻底清除一切与“饮食仪式”相关的习俗,认为那是对效率的最大亵渎。他们摧毁归心灶台,禁止家庭聚餐,甚至立法惩罚“过度烹饪”行为。
冲突不可避免。
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一座边境小镇的食堂。那里有一口老灶,据说是林知远亲手埋下的种子之一。净理军前来拆除时,全镇居民手挽手围住厨房,高喊:“你们可以杀我们,但不能让我们饿着死去!”
枪声响起。
可就在第一具尸体倒下时,那口灶台突然自燃。火焰呈金色,不灼人,却让所有持枪者瞬间僵立。他们脑海中浮现出童年记忆:母亲端来的热汤、父亲笨拙煎糊的蛋、恋人第一次下厨的手忙脚乱……
整整三天,无人离开。士兵们放下了武器,和镇民一起轮流做饭、吃饭、讲故事。第四天清晨,指挥官撕毁命令书,带领部队集体叛逃。
消息传开,净理教内部开始分裂。越来越多的成员在执行任务时出现“共食幻觉”,最终选择投诚。三年后,该组织宣布解散,其最后一条公告写道:
>“我们错了。
>原来饥饿的,从来不只是胃。”
……
又一个百年过去。
地球早已成为圣地,昆仑山被透明力场笼罩,供全宇宙朝圣。可真正的信仰,早已不在庙堂,而在万家灯火之中。
某日,一个小女孩在幼儿园听完“盲眼爷爷与归心锅”的故事后,回家拉着妈妈的手说:“我也要当守灶者。”
妈妈笑着问:“你知道守灶者要做什么吗?”
“要让人不饿。”小女孩认真地说,“还要让想念的人,能听到对方说‘回来吃饭了’。”
妈妈鼻子一酸,蹲下抱住她。
当晚,她们一起做了顿饭。虽然盐放多了,米饭也夹生,可爸爸回来时,仍吃得一粒不剩,并笑着说:“这是我吃过最香的一顿。”
就在那一刻,城市角落的一座小型归心灶台,火焰悄然升高。
监控显示,该灶台并无使用者登记。技术人员查看录像,只见画面中有一道模糊身影,似曾相识??他站在灶前,微微笑着,仿佛在说:
>“够了。
>这就够了。”
林知远已不再显现形体,可他知道,当有人愿意为爱生火时,他便从未离去。
宇宙仍在膨胀,熵仍在增加。
可每当夜幕降临,万千星河之间,总会有那么几缕炊烟,执着地升起。
它们或许微弱,或许遥远,却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
那是家园的方向。
是心归来的地方。
也是火,永不熄灭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