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云超的讲话,没有空泛的口号,而是紧密结合实际,既肯定了成绩,又尖锐地指出了潜在的风险和思想上的误区,充满了忧患意识和务实精神,极富感染力和震慑力。他讲了大约十来分钟,条理清晰,语重心长,又发人深省。
常云超讲完,令狐立即带头鼓掌,然后接口道,声音洪亮:“同志们啊,书记的讲话非常重要,非常及时!语重心长,发人深省!既肯定了我们的工作,更给我们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指明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重点。区防汛办、各相关部门的同志,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常书记的重要指示,确保全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决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和全区人民的重托与信任!”
常云超和令狐的配合十分默契,一个侧重敲打警示、提升认识,一个侧重部署落实、提出要求。这背后,既有工作上的长期协作,也有一层外人不太清楚的关系网络。
常云超曾给张庆合当过一段时间的市政府秘书长,是张庆合颇为赏识和提拔起来的干部;而令狐早年则在张庆合担任县委书记的临平县做过副县长,也是张庆合那条线上的干部。两人能搭班子,并且合作顺畅,与市长张庆合的居中协调和影响力不无关系。
而在开往市委大院的车队里,黑色的皇冠轿车平稳地行驶在光明区略显空旷的街道上。阳光透过车窗,市委书记于伟正和市长张庆合并排坐在后座,两人都微微侧头,望着车窗外的街景。
街道比以往显得干净整洁了不少。自从东原市城市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后,原先隶属于不同条块的市环卫所整体划归城管局统一管理,同时明确了市区两级在城市保洁方面的责任界限。权责清晰之后,工作的主动性和目标感自然就强了起来,效果也是立竿见影。于伟正将这一切细微的变化默默看在眼里,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目光中带着一种主政者特有的审视与考量。
车辆驶过两个路口,车内一时间只剩下引擎低沉的轰鸣和空调出风口的细微声响。于伟正似乎从窗外的思绪中回过神来,他轻轻调整了一下坐姿,转向身旁的张庆合:“老张啊,平安县有个叫展志齐的同志,你认不认识?”
张庆合闻言,心里立刻像明镜一样。于书记绝不会无缘无故提起一个科级干部的名字,这必然与刚才省水利厅副厅长刘乾坤私下与于伟正的那番交谈有关。刘乾坤在调任省厅之前,曾在平安县担任过相当长时间的县委副书记,展志齐正是他当时颇为倚重的秘书。张庆合知道在于伟正面前,对于这种彼此心知肚明的事情,没有必要故作不知或刻意隐瞒,那样反而显得生分和见外。
他脸上露出回忆神色,语气平稳地回答道:“书记,您说的是小展啊,展志齐同志,我是知道的。这位同志以前在平安县委办公室工作,能力还是比较全面的,做事也踏实。当时乾坤同志是县委副书记,展志齐同志主要就是为他服务,相当于乾坤同志的秘书。”他略微停顿了一下,像是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什么,接着问道:“书记,是不是刚才乾坤同志提到了小展同志?希望市里能适当关照一下?”
于伟正见张庆合如此坦诚直接,便也放下了所有不必要的迂回,同样以坦诚的语气回应道:“老张啊,不瞒你说,确实是乾坤同志刚才提了一下。他这次回来,给我们东原市争取防汛救灾资金支持,是出了大力、卖了大人情的。上千万的资金,对于缓解我们当前的燃眉之急,意义重大。他看重的干部,我相信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应该是过硬的。安排一个科级干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适当的培养和锻炼机会,我看也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
张庆合点头赞同。
于伟正话锋一转,切入实质:“我了解了一下,平安县的领导班子,目前还缺配一名副县长。我的想法是,让组织部按照规定程序,先去考察一下这个展志齐同志。如果考察结果确实不错,符合任用条件,到时候再研究具体的工作安排。”
张庆合心里清楚,刘乾坤在支持家乡建设这件事上,确实没有含糊,于伟正这显然是在投桃报李,这也是体制内一种心照不宣的常态,讲究的是有来有往,彼此支撑。
张庆合点头表示赞同:“书记考虑得很周到。程序走到,条件符合,该用的干部当然要用。乾坤同志开了口,这个面子我们肯定要给,何况也是为了工作。”
于伟正似乎想到了什么,语气变得更为推心置腹:“老张啊,说到干部安排,还有件事。永林同志,齐永林,他马上就要去省经贸总公司报到任职了。省里关于经贸系统改革重组的事情,已经提上日程,估计下一步,省经贸总公司就会升格为省属重点骨干企业。”
张庆合闻言,手指轻轻在座椅扶手上点了两下,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永林同志这一步走得好啊。去了省经贸总公司,解决正厅级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要是在咱们东原市,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东原作为一个地级市,天花板显而易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伟正表示同意:“是啊。副厅级的市政府特别顾问,终究只是个临时性的过渡安排。永林同志毕竟担任过市长,总不可能再回头安排他担任副市长吧?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这次的选择,着眼于更长远的平台和发展,我们应该理解和支持。”他略作沉吟,安排道:“这样吧,你看看永林同志具体什么时候去省里报到,抽个时间,最好是晚上,我们班子主要成员一起,简单为他饯个行,也算表达一下市委市政府的心意。”
张庆合立刻应承下来:“书记,我来安排。”
谈话间,车队已经驶入了市委大院,在主楼门前缓缓停稳。于伟正似乎意犹未尽,在秘书林雪过来开车门之前,又抛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庆合同志,对于东投集团下一步的董事长、总经理人选,你有什么考虑?”
张庆合心里快速盘算着。他原本以为于伟正属意的是现任东投集团党委书记贾彬顺位接任,实现党政一肩挑,这也是很多国企常见的模式。但听于伟正这特意询问的口气,似乎另有所想。
于伟正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直接挑明:“我的想法是,排除贾彬同志之外,你认为谁去担任总经理,主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比较合适?”
张庆合确实愣了一下,没想到于伟正会直接把贾彬排除在外。他谨慎地问道:“书记,您的意思是……?”
于伟正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认真地说道:“老张啊,我是这么考虑的。贾彬同志工作热情高,原则性强,让他继续担任党委书记,抓班子带队伍,把握方向,我是放心的。但是,东投集团是我们市最大的国有投资运营平台啊,资产规模大,业务涉及面广,市场化程度高。贾彬同志长期在党政机关工作,缺乏大型企业一线经营管理的实战经验。把这么庞大的企业日常经营决策权也全部交给他,说实话,我有些放心不下。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坚持政企分开、党政分工的原则,党委书记和董事长可以由贾彬同志一肩挑,但负责日常经营管理的总经理,最好另选一位熟悉经济工作、懂得企业运营的同志来担任。”
张庆合确实一时没想到于伟正在这个问题上如此旗帜鲜明且思虑深远。他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坦言:“书记,您这个考虑确实更稳妥,是从集团长远健康发展出发。如果要找一位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同志来担任总经理,一时之间……还真需要慎重物色。我原本确实以为您的意见会是让贾彬同志党政一肩挑。”
于伟正摇了摇头,语气沉稳:“庆合同志,涉及到重大人事安排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大责任,我必须非常慎重,不会搞任人唯亲,也不能只图一时省事。企业的核心还是要发展,要效益,必须要由懂行的人来掌舵。”
张庆合听到于伟正这番话,心里反而更加踏实,觉得书记确实是有原则、有担当、真想干事的。他同时也联想到自己,与于伟正搭班子这半年多,虽然一开始于伟正作风强势,处于磨合期,但后来工作越来越顺畅,合作也越来越愉快。只是岁月不饶人,自己这个市长的任期即将届满,下一步何去何从,心里也不是没有感慨。
他收敛心神,回到当前问题:“书记,您说的很有道理啊。不过,关于总经理的具体人选,因为我之前没往这个方向思考,一时还真没有成熟的建议。在没有经过充分了解和慎重考虑之前,我不太好贸然提名,那样显得太不负责了。”
于伟正表示理解地点点头:“嗯,这事不急,你我都再想想,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也观察一下集团内部有没有合适的苗子。总之一个原则,要选准人,选能人,确保东投集团这艘大船能行稳致远啊。”
这时,林雪已经站在车门外等候,看到于伟正有下车的意思,立刻上前一步,熟练地拉开车门,并下意识地伸出手护在车门顶框处,防止领导下车时碰头,动作细致而自然。
回到办公室,于伟正靠在办公椅上,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腰。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和缺乏休息,让他感到一阵阵疲惫袭来。秘书林雪轻手轻脚地跟了进来,手里拿着日程本。
“书记,向您汇报一下明天的初步安排。”林雪的声音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