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甲辰,春归北原。
风过青丘,万木初绿。
世人已不再记得皇历的纪年,而改用“火契元”。
火契十年,天清地安。
昔日的九州裂土,如今以律碑为界,以民议为网。
山河之间,灯火相望,铁轨与火渠相通,四境的言语不尽相同,却共守一部《火典》。
——
南海之畔,新城初建,名曰“律平”。
这是天下第一座无皇宫之都。
城心无殿,仅有一座“风火塔”,高百丈,塔顶长燃红焰。
夜幕降临时,塔光可照数十里,行舟海上,皆以此为向。
人们说:
“塔不祭帝,只祭光。”
——
宁凡早已不在京城。
他隐居在西境的赤岩谷。
那里群山叠嶂,炽石为地,温泉为脉。
谷中有小院三间,篱笆外种满赤叶与稷花。
晨时,鸟鸣在山雾中穿行。
夜晚,虫声伴着火光轻颤。
他已十年未再理政,却从未停止书写。
案上堆满竹简与石版,每一卷都是“民律续章”,为各地的习俗、贸易与民约所记。
这些文书日后被后人汇编为《火契外编》。
其中一句最为人传诵:
“凡民有约,即为天约。”
——
某一日,沈彦来访。
他如今已白发盈鬓,身着法袍而来,身后随同数名新律士。
“陛……宁先生,”他微微顿首,改了称呼,“《火契录》需增修,愿请先生再署其序。”
宁凡抬眼,目光如火中之光,温而不烈。
他笑道:“旧序已足,何必新章?后人自有后人的律。”
沈彦叹息:“可后人若不记前因,又怎知火从何来?”
宁凡默然良久,取笔,缓缓写下:
“火起于掌,传于人,灭于器,续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