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因果倒置例子 > 第246章 皆不由己(第2页)

第246章 皆不由己(第2页)

另一方面,多年的战乱让各家族拥有了自己的军队,使他们从政治影响直接变为了军事威胁。

曹操难道能力不够吗?他征战半生控制了军权,更是提拔了很多寒门子弟,饶是这样仍旧要看门阀世族的脸色。

刘备难道道德不完善吗?他也只能缓和益州、荆州士族的矛盾,也当然要依靠士族的支持才能创业成功。

你一直觉得士族门阀败坏了国家,假如让你回到过去,你能解决这些事吗?”

我很想说能,可最终只能摇摇头说:“每一个时期都有都有国家最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然要依靠各地大族,到了现在,没士族的支持无法在任何地方立足,士族门阀终于变成了最大的问题。”

“所以说啊,急是没用的,陛下需要多方面考量。

曹丕想要摆脱士族控制,可他想称帝却又不得不讨好士族,他采纳的九品中正制,既是妥协也是抗争。

用中正品评人才的家世跟德行,一方面让大族可以合理地以权谋私,另一方面他可以用亲自指定的大中正挑选想要的人才。

初期曹丕确实提拔了一些德才兼备的人才,也能依靠大中正的位置来分化打压士族,可谁让他短命呢。

可他死后士族们利用中正大肆安插自己的子弟,最终彻底绝了寒门子弟的路,导致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到这时,反倒是有野心的大族更容易招揽人才了。

后来曹爽统领天下兵马,权势集中于他一人,势力不可谓不大吧?可当他想要收束士族时,竟发现偌大朝堂无人可用……

儒生们个个嘴上说的好听,一旦涉及到家就全然不顾国。

反倒是何晏、夏侯玄这些谈玄的人,他们对礼教的批判成为了曹爽的突破口。

曹爽利用谈玄破格提拔自己想要的人才,这些人也愿意为了国家得罪士族,而且谈玄之风也在渐渐松动着固有的家族观念。

他们当时提出了三个举措,一是削弱州中正,把选拔人才的权利收回到中央;二是裁撤郡一级建制,只留州县两级;三是阻止奢靡之风。

收回州中正的权利,就能控制人才,加强管理;士族的根都在各郡,若是裁撤郡一级建制,能精准打击各地士族,打通积弊已久的人才升迁渠道,更能使中央政令畅通无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些人权势、才华都有了吧?但他们还是身死家灭,甚至株连三族,你觉得是哪里的问题呢?”

“我……”当然是因为司马懿老贼活的太久啊,这话可不敢说出来……

山伯伯似乎知道我怎么想,摇了摇头道:“当时士族基本把持着各地方郡,很多国家政策根本实行不下去,而地方屯田官其实就是割据的军阀,若不派兵强制镇压是绝不会施行下去的,可若是镇压怕是要逼着那些人叛国投敌了。”

“我明白了,这不是跟王莽一样吗……”

“是啊,不管对错,这就是不合时宜。

当时大臣们要么据理力争要么装病潜伏,郭太后更是为了家族利益要求曹爽把权利还给小皇帝。

除了少数几人,各级官员没一个出力的,政策根本施行不下去。

可笑的是,他们明知得罪了天下士族竟然还优柔寡断,要动天下士族的利益,哪有不流血的?

放任各势力蛰伏,又囚禁了郭太后给他们借口,明明祭出了杀人的刀,却因怕天下动乱而不敢砍下去……

昭儿,单纯怀揣理想罔顾人性之恶是很危险的。”

“既不能顺势而为,也没有杀伐果决,纯取祸之道,这就是谈玄之臣的弊病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