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星际穿越》这头巨无霸的存在,今年贺岁档的最终排片表,比以往都出来得要慢一些。
许多中小成本的影片,一直在观望,在犹豫,迟迟无法确定自己的最终档期。
终于,在《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
夜色如墨,北京三环外一处老旧居民楼的顶层,灯光依旧亮着。窗边坐着一个穿灰色毛衣的男人,面前摆着一台老式笔记本电脑,屏幕蓝光映在他略显疲惫的脸上。他是王泉安,前中戏导演系讲师,如今已淡出主流视野五年有余。
他正一帧一帧地回放自己刚剪完的样片??《锈河》。这是一部讲述北方工业城市衰败背景下父子关系的现实主义作品,投资不过八百万,拍摄历时四十七天,全程在零下十五度的寒冬完成。没有明星,没有宣发计划,甚至连院线排片都还没影儿。
但他知道,这片子不能死。
手机震动,是吴宸发来的消息:“明晚七点,北海仿膳,我订了包间。”
王泉安盯着那条信息看了很久,手指悬在键盘上,迟迟未回。他知道这一顿饭意味着什么。吴宸不是随便请人吃饭的人,尤其是现在,他刚被任命为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首席专家,手握龙标生杀大权。而“仿膳”这种地方,向来是体制内谈事的隐秘据点。
可他也清楚,自己的片子早就触了红线??第三十八分钟那段矿工集体下跪抗议的画面,虽经模糊处理,仍被初审组批为“煽动性过强”;第五十六分钟父亲砸毁厂长办公室的情节,则被指“破坏社会稳定意象明显”。
删?那是剜心。
不删?等于自断出路。
他合上电脑,走到阳台上点燃一支烟。冷风灌进领口,却吹不散心头那团闷火。十年前他还是电影节常客,《边缘地带》拿过东京银奖,《灰城》入围过威尼斯地平线单元。那时他说“电影要刺破现实”,观众鼓掌,媒体称他为“新锐之光”。
可后来呢?
一部《断桥》因涉及拆迁冲突被禁三年,复审时被迫改名《归途》,结局硬加了一段“政府拨款重建家园”的虚假团圆。再之后,投资人跑了,团队散了,连曾经追随他的学生也都转行拍网剧去了。
他曾以为坚持就会等到春天。
结果等来的,是一次次妥协、退让、自我阉割。
烟快烧到指尖时,他听见屋里电话响了。来电显示:姜闻。
他愣住,几乎以为看错了。
“老王?”听筒里传来熟悉的声音,低沉但清晰,“听说你在弄新片?”
王泉安喉咙一紧,“你怎么知道的?”
“宁浩提了一嘴。”姜闻笑了下,“他说你还在用胶片拍戏,真是疯了。”
“数码太干净,没味道。”王泉安苦笑,“而且……只有胶片记得那些快要消失的东西。”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把样片发我看看。”姜闻说。
“你现在忙成那样,何必浪费时间看这种小片子?”
“正因为忙,才要看。”姜闻语气平静,“我现在每天见的都是亿元票房、国际合拍、AI特效。可我怕忘了电影最初的模样??就是一个人,扛着机器,走进真实的世界里,拍下他看见的一切。”
王泉安眼眶忽然发热。
“你要是觉得不行,就当我没说。”他低声说。
“行不行我说了不算。”姜闻顿了顿,“但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你递到柏林‘亚洲新声’特别荣誉奖的初选名单里。不需要改结局,也不需要美化现实。他们要的是真实的力量,不是政治正确的样板戏。”
王泉安怔住了。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哪怕只是提名,也能让《锈河》获得海外发行资格,进而反向推动国内上映。更重要的是,这是来自体制外的认可,一种无声的背书。
“为什么帮我?”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