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铭全程记录,中途甚至主动提问:“您说的手感,能不能量化?”
老李笑呵呵地说:“小伙子,就像母亲认孩子的声音,你说怎么量化?但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十万张真票的触感反馈,建立基准库。这就是‘静海记忆’的意义??把那些快要消失的本事留下来。”
会后,陆铭单独留下邓蕙:“你知道最近有多少家城商行在混改后崩盘吗?不是因为技术落后,是因为断层。管理层年轻化没错,可全都换新人,等于拆了地基建高楼。”
“所以我坚持两条腿走路。”她说,“周雨负责向前冲,我负责往后守。”
陆铭点点头,临走前低声说:“下周董事会,有人提议撤掉你的分管权限,说是‘避免改革阻力’。我会替你说话,但你自己也要小心。有些人,巴不得你犯一次错。”
风波未平,新的挑战接踵而至。
一周后,“普惠金融大脑”遭遇首次大规模攻击。某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口异常,导致两千多名小微商户资金延迟到账,舆情迅速发酵,微博话题#静海银行卷款跑路#一度冲上热搜第三。
周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技术团队溯源发现是境外IP伪装成合作方发起请求,触发了错误清算指令。公关组连夜发布声明,承诺全额赔付。
但危机并未解除。媒体追问:“为何系统无法识别高危交易模式?”“是否存在数据安全漏洞?”
关键时刻,邓蕙调出了“危机应对语料库”中一段录音??正是二十年前一场挤兑事件的处理实录。时任行长在广播中说:“各位街坊,我是老张。我在静海支行当柜员那会儿,你们借我半袋米熬过年关。今天,我拿人格担保,每一分钱都会回到你们账上。”
她建议周雨模仿这种“人格化回应”风格,在发布会结尾加上一句:“我是周雨,土生土长的静海人。我父母的养老金,就存在这家银行。它若失信,最先受损的,就是我家。”
这句话播出后,舆论迅速转向。有网友评论:“原来冷冰冰的系统背后,是个会紧张的年轻人。”
事后复盘会上,方青叶视频连线参会:“这次应对不错。尤其是最后那句话,很有温度。但我好奇??是谁想到的?”
周雨坦然回答:“邓蕙副行长提供的历史案例启发了我。我们正在做的,不只是金融科技升级,更是一场信任重建。”
方青叶沉默片刻,忽然笑了:“有意思。看来我当初让你接触基层,是对的。”
会议结束后,邓蕙收到一条加密短信:【今晚八点,滨江码头C区仓库,带上你最信任的人。】
发信人未知。
她犹豫再三,还是带上了孙薇。
夜晚的码头寂静阴森,集装箱层层叠叠如钢铁迷宫。她们按照定位走到C区深处,只见一辆黑色商务车停在角落,车灯熄灭,车窗缓缓降下。
车内坐着梅宜。
“你胆子不小。”梅宜递出一个U盘,“这是近三年集团高层与外部资本的秘密通信记录。其中有两封邮件明确提到,一旦混改完成,第一批裁撤的就是‘年龄超过五十、薪资偏高的中层干部’。名单里,你排在第七位。”
邓蕙接过U盘,手指微颤。
“他们以为周雨是傀儡,其实他早就在反向收集证据。”梅宜压低声音,“但这还不够。真正致命的,是那份即将提交的资产评估报告??里面会刻意低估人力资本价值,把你们这些老员工定义为‘冗余成本’。”
“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因为我也是被列在裁撤名单上的。”梅宜苦笑,“而且,我不想看着静海变成一台只会赚钱的机器。它曾经是有血有肉的。”
离开码头时,孙薇几乎说不出话。直到回到车上,她才颤抖着问:“邓行,我们……要不要举报?”
“举报谁?”邓蕙发动引擎,“邮件可以删,证人可以说谎。我们现在唯一的武器,是时间。”
“那怎么办?”
“加快‘静海记忆’项目进度。”她握紧方向盘,“我要让全世界看到,这群‘冗余人员’到底创造了多少无形价值。下周一,召开全员大会,宣布启动‘百人百案’计划??每一位工龄满二十年的员工,都要讲述一个影响深远的业务决策,并由AI建模分析其长期效益。”
孙薇猛地抬头:“这等于公开对抗集团战略!”
“不。”邓蕙目视前方,眼中燃着火光,“这是证明我们为何不可替代。”
三天后,第一期“百人百案”分享会在内网直播。第一位登台的是保卫科退休老王,讲述了十五年前如何凭直觉拦下一艘装载虚假仓单的货轮,避免五千万损失。他的故事被AI拆解成“情境感知指数”“经验直觉权重”等参数,纳入新风控模型。
第二位是客服中心原主任吴姐,分享了她总结的“客户情绪波动十二阶响应法”,如今已成为智能语音系统的应答逻辑基础。
每一期发布,都在内部引发震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主动找老员工请教,甚至自发组建“经验转化小组”。
一个月内,“静海记忆”项目累计收录案例一百三十七个,生成可量化指标四十六项,直接优化六个核心系统模块。
而此时,集团层面的博弈也进入白热化。
某日深夜,邓蕙接到周雨来电:“方行刚刚召集紧急会议,决定提前启动混改投票,时间定在下周五。陆铭反对,说准备不足,但他被临时调离审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