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王冠无弹窗 > 第79章(第2页)

第79章(第2页)

&esp;&esp;若是发展下去,极有可能形成一整套的工业!

&esp;&esp;当实验室竣工、瓷器到位后,黄昏一头扎了进去,没日没夜的实验,吴与弼是他坚实的后勤保障,吴溥对此毫无意见,由得黄昏去折腾他家院子。

&esp;&esp;黄昏晕头转向的走在通往工业大明的大道上。

&esp;&esp;大明却在悄然起变化,一次大朝会上,礼部尚书李至刚上奏称,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河南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

&esp;&esp;这话一出,朝堂一片哗然。

&esp;&esp;因有前例可循。

&esp;&esp;洪武元年,太祖下诏以汴梁为北平,以金陵为南京,效仿周唐的京平故事,洪武二年,朱太祖又在故乡今安徽凤阳营建中都,同时下令从江南移民中都。但开封和凤阳都是久经战乱,破败不堪,难以承担京师的重任,太祖放弃了迁都这两处的打算,洪武十一年,罢北平,改南京为京师。

&esp;&esp;现在礼部尚书李至刚提出立北平为陪都,是他自己想拍朱棣的马屁,还是得到朱棣的授意?

&esp;&esp;这很重要。

&esp;&esp;如果是前者,立个陪都而已。

&esp;&esp;若是后者,则意味着朱棣想要迁都!

&esp;&esp;朱棣没有立即表态,说再议。

&esp;&esp;又几日后,除了礼部尚书李至刚,还有数位朝堂大佬包括吏部尚书蹇义等人,“再三”提出立北平被陪都,朱棣一看众人如此坚持,只好“勉为其难”定断下来。

&esp;&esp;改北平为顺天府,称为“行在”。

&esp;&esp;然而……

&esp;&esp;朝野上下反对声不断。

&esp;&esp;君子善利器

&esp;&esp;朱棣宣布北平改名顺天府,为行在,迁都意图昭然若揭。

&esp;&esp;有人坐不住了。

&esp;&esp;朱棣一旦迁都跑回北方,将远离南方政治势力,而中央集权制又能保证朱棣牢牢掌控全国,这大明江山他就坐得稳如泰山,建文旧臣再想搞事基本无望。

&esp;&esp;朝堂上反对声如浪潮,私下里,一些人的目光落在了黄昏这个“神棍”身上。

&esp;&esp;除了朱棣和道衍,所有人都蒙在鼓里。

&esp;&esp;以为黄昏真可以预知。

&esp;&esp;这事有点搞笑,黄昏确实可以预知,被忽悠过来又忽悠过去的反而是朱棣,只不过迫于封建思想,黄昏不得不这样做。

&esp;&esp;已简在帝心,又不是要和朱棣抢江山,没必要再装神棍。

&esp;&esp;黄昏哪知道他被盯上了。

&esp;&esp;熬了十来天,好不容易把甘油和香精弄了出来,正在书房里殚精竭虑思考如何量产这两样时,许吟来了。

&esp;&esp;这些日子他受黄昏委托,一直在暗中追查刘莫邪。

&esp;&esp;直入主题。

&esp;&esp;说跟踪刘莫邪颇有收获。

&esp;&esp;黄昏大喜,压低声音问,“刘莫邪和哪些人走的比较近,其中是否有御史大夫景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