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天可汗回忆录七星 > 第550章 权御天下(第2页)

第550章 权御天下(第2页)

命令下达,如同星火燎原。

三天之内,三百二十七个沿河村落自发组成“流水同盟”,用最原始的方式传递信息:白天举烟、夜间燃火,每十里设一验算站,确保消息不失真。孩子们背着自制量尺测量积水深度,老农凭经验判断泥土含水量,妇人们则将数据编成歌谣传唱,以防文书被毁。

与此同时,终南总部连夜赶制《滑州堤防审计白皮书》,列出六大疑点、四十二项矛盾数据,并附上浪底核算组近三年完整记录。李昭亲自执笔序言:

>“当权力拒绝倾听真相,人民必须学会自己发声。这不是叛乱,这是自救。若此为罪,我愿负之。”

白皮书通过商队、游方道士、甚至乞丐链条,迅速传遍天下。洛阳街头,有人当众朗读其中一段:“该工程申报用石料八万方,实际采购仅三万,差额去向不明。按市价折算,足够供养三千户贫民三年口粮。”听众哗然,当场砸毁转运司派驻的税吏轿子。

而在长安,御史台尚未反应,太常寺却先动了手??他们查封了献给皇帝的《庆雪曲》原谱,果然在第三乐章发现隐藏数字序列,指向一笔高达十万贯的“堤防美化专项拨款”,实则从未用于工程。

风暴愈演愈烈。

第十日,滑州刺史被迫出面解释,却在公堂上被一名老妇当众质问:“我儿子是修堤民夫,每日只领半碗糙米,你说钱都花在哪了?”话音未落,人群中走出三位账房模样的男子,呈上一本破旧ledger,竟是当年工钱发放册的副本。一页页翻开,赫然显示多数名字皆为伪造,所谓“民工”根本不存在。

百姓怒吼如雷。

当晚,刺史自缢于衙门后堂,留下血书:“非我不察,实难对抗巨网。”

但这只是开端。

随着调查深入,一张横跨十余年的贪腐网络逐渐浮现:自户部某侍郎起,层层官吏勾结商人,以“水利工程”为名疯狂套取国库资金,再通过盐铁专营渠道洗钱,最终流入北方军镇,资助一批秘密训练的私兵部队。

“这不是普通的腐败。”韩九章盯着汇总图表,声音发紧,“这是有计划地削弱国家抗灾能力,制造混乱,以便在未来某一天……政变。”

柳芽猛然想起北庭叛军打出的旗号:“清君侧、废伪算”。

难道……这一切早有预谋?

她立刻召集群臣议事,提议立即彻查户部近二十年所有水利项目账目,并启用“连环推演机”进行跨年度关联分析。然而奏疏递入宫中三日,毫无回音。

第四日清晨,宫中传出消息:皇帝病重,暂由太子监国。

柳芽心知不妙。这位太子素来反感共心理政司干涉朝政,曾私下讥讽“一群算账的也想议政?”如今借机掌权,势必清算改革派。

果然,当日午时,一道诏令颁下:以“扰乱地方、僭越职权”为由,罢免柳芽监察会长老之职,召回终南总部待审;同时下令解散所有民间核算组织,违者以谋逆论处。

风雨欲来。

当晚,终南山密室灯火通明。残存骨干齐聚一堂,气氛沉重。

“怎么办?”有人低声问。

李昭坐在角落,手中摩挲着那只陶土算盘,久久不语。良久,他抬起头,目光如炬:“既然他们要灭灯,我们就把火种撒出去。”

“什么意思?”

“放弃总部。”他说,“把所有资料、机器、人员,全部分散转移。一人带一卷书,一家藏一台算架,一村建一座暗账站。只要还有一个人会算,共算就不灭。”

众人动容。

韩九章补充:“不仅如此。我们要让敌人再也无法掩盖真相??从今往后,每一次舞弊,我们都公开它的算法。”

于是,“暗账纪年”开始了。

这一年被称为“共算元年零年”。

无数匿名小册子悄然流传,名为《伪数解码录》,每一期揭露一种造假手法:如何虚增户籍冒领粮饷、如何利用节气差异篡改收成统计、如何通过乐谱、棋局、甚至诗文押韵规律传递黑账信息。书中不仅指出破绽,更教普通人如何识别。

更有甚者,一些寺庙开始在佛经夹页中嵌入加密账目,香客捐钱多少,功德簿上写的是一套,背面隐形墨水写的才是真实数目。若有官府强征,和尚们便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贫僧只认看得见的字。”

笑谈背后,是血泪博弈。

三个月后,一名藏匿在嵩山道观的前审计员被捕。酷刑之下,他供出了七个联络点。官府顺藤摸瓜,捣毁十余处秘密核算站,抓捕近百人。行刑那日,洛阳闹市,刽子手举起屠刀,人群寂静无声。

临刑前,那名审计员忽然高喊:“你们杀得尽人,杀不尽数!我算过的每一个假账,都会回来找你们!”

话音未落,头颅落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