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这个明星正得发邪 无错 > 第436章(第2页)

第436章(第2页)

“是我们出门打工,坐船离开家乡的那条路。”

“是电视里说的‘母亲河’,但我已经十年没见过她干净的样子了。”

最后一句话出自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她在重庆朝天门码头附近卖矿泉水。她说她爸爸原本是渔民,后来禁渔了,家里没了收入,只好摆摊。她记得小时候江上有好多船,晚上灯火连成一片,像银河落在水上。

陆燃听完,默默买下了她所有的水,然后掏出吉他,为她弹了一小段尚未完成的《中游?城与舟》。

女孩听完怔了很久,忽然说:“这个调子,有点像我爸以前哼的渔歌。”

那一刻,陆燃眼眶红了。

他知道,这首曲子活了。

回到成都休整期间,他接到孙恺电话:“抖手想做纪录片,全程跟拍你这一路,叫《听见长江》。”

“不行。”陆燃直接拒绝,“一旦变成节目,就会有人安排剧本,有人设计感动。我要的是真实,哪怕粗糙,哪怕沉默。”

孙恺叹气:“那你至少允许他们偶尔发点图文吧?粉丝都快炸了,以为你失踪了。”

最终妥协的结果是:每周由扎西代为整理一段文字日记,配上几张照片,发布在陆燃个人公众号,不配乐,不剪辑,不做推广。

第一条推送只有短短几句:

【Day17,金沙江段】

昨夜宿在溜索旁的驿站。

听见两个赶马人唱《赶马调》,一人一句,此起彼伏。

其中一句是:“江水带走多少事,从来不回头。”

我问他们能不能再唱一遍,他们笑着说:“这种歌,唱给风听的,不能重复。”

于是我就坐在那儿,一直等到风吹过来第二次。

文章下面评论迅速破万。有人留言:“原来陆燃真的不是在作秀,他是真去了没人看得见的地方。”也有人说:“我们现在每天刷短视频,听的全是算法推荐的情歌,可这些老调子,才是中国人本来的声音。”

与此同时,网络上的争议再度升温。

某娱乐博主发文嘲讽:“陆燃这是要转型公益歌手?还是准备竞选文联主席?”并贴出他蹲在泥地里调试录音设备的照片,caption写着“影帝级下乡体验生活”。

更恶劣的是,有人恶意剪辑他在高原咳嗽不止的画面,配上字幕“陆燃病危,疑似过度劳累”,引发短暂恐慌。直到孙恺亲自辟谣,称其健康无碍,仍在继续采风。

然而,真正掀起波澜的,是一段意外流出的音频。

那是陆燃在湖南岳阳洞庭湖边录制的一段环境声。本意是采集候鸟鸣叫与湖浪拍岸的自然音效,却不小心录进了一场老人之间的对话。

“你还记得八七年那场大水吗?”

“怎么不记得?整个村子淹了,死了三十多人。那时候没预警,也没救援,全靠自己游出来。”

“现在不一样了,堤修得好,国家管得严。前年又发大水,可人都没事。”

“是啊,长江还是那条江,可咱们的日子,到底不一样了。”

这段对话被网友截取发布,短短半天播放量超千万。无数人留言回忆自家经历过的洪灾、抗洪、重建家园的故事。有人晒出泛黄的老照片:父亲穿着军装站在堤坝上,母亲抱着孩子站在屋顶挥手求救。

央视新闻客户端悄然转载,并附评语:“一条江,见证变迁;一段话,道尽沧桑。”

教育部再次发声,建议将《听见长江》系列日记纳入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材料。

而陆燃对此一无所知。那时,他已经乘船进入长江中下游水域,在安徽芜湖的一座废弃船厂住了下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